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试验者把一只会跳的虫子放在瓶子里,这只虫子原本跳的很高,但试验者却把瓶盖盖上让虫子跳,虫子每跳一下都会碰在瓶盖上掉了下来,它反复跳,但却越跳越低。这时将瓶盖拿掉,虫子依然在跳,但却永远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顶上的那个盖子是不可逾越的,它已经习惯了在这种不可逾越的空间里生存。这种行为上的习惯泯灭了虫子的部分天性,缩小了虫子的生存空间。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实验,但它包含的哲理却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把婴儿的双臂连同身体用被子紧紧包裹起来,说是怕孩子抓伤自己的脸。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于是,孩子习惯了老老实实的躺着。稍大点,父母为了孩子以后更有出息而让他学这、学那,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于是,儿女成了人们眼中听话、肯用功、有上进心的好孩子,即便那个孩子变得唯唯诺诺,也还是被家长或更多的人所欣赏。终于孩子成人了,开始步入社会了,父母又会千方百计为孩子的前途设计了一幅自认为十分宏伟的蓝图,包括找什么样的工作在父母的经验里更有前途,找什么样的伴侣在形式上更适合孩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父母是不会永远伴随儿女的。终究有一天你会对某一件事做出自己的判断,某一问题需要你自己独立去思考。盖子总是要拿掉的。然而这时,做为一个以个体为单位的生存者,你已经习惯了头顶上有盖子的生活了。如果人用不加雕琢的天性去生存,他的生存空间用一个数量词100%来代替的话,那么在你有机会为自己做主的时候,你的生存空间已经在无形中失去了50%。好在我们都是凡人,不是什么圣人,所以大可不必活得那么超凡脱俗。如果能把握好着50%的空间,生活对我们来说也仍然不失精彩。
用50%的空间来活着,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顶着盖子的生存方式,即便是没了盖子,我们还是跳不出那个圈子。这倒也还罢了,问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躲在盖子下面去思考问题了。思维和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又互相影响着。没有了盖子,你的行为最多是不超越盖子的位置。思维却不同,由于受了上辈人的影响,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于是,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等心态又影响了人的行为,这样行为和思维的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逐渐的,人的生存空间变得愈加狭小,一些人穷其一生在事业上也许都是一无所成,就是因为给那个盖子留的位置太大,而自己生存的空间却小得多。这个时侯,原本拥有的50%空间又失去了30%。那么让我们就用这20%的空间做个俗人吧。俗人的生存空间里,情感是占很大比例的。
做俗人就简单多了,不用去理会世间的利益争纷,也不必为一个于己毫不相干的遗憾而扼腕叹息。俗人所做的就是极力维护家庭幸福,让举家老小衣食无忧,家庭情感和谐美满。仅此而已。说起来就像小学生做的最简单的一道数学题,然而,有时候一加一它偏就不等于二。一个家庭里,主事儿的如果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老子就是爷”的主,那么其他人的空间就会小得多,为了维持家庭的和谐,必定会有一个或几个人委曲求全,甚至唯唯诺诺,以求居家安宁。像这样的独裁家庭早已是屡见不鲜了。这是很残忍的,对孩子而言倒是无所谓,大不了长大以后做个凡人,再不行做个俗人,但对夫妻双方而言就不好说了,想想大半辈子都盖子的阴影下生存着,好不容易有了思想或行为独立的机会,却又被另一个盖子严严实实的捂住,那么自己还剩下什么了。一个被人随意摆布的有血有肉的木偶。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处理某一件事时,会不经意的步入死角,一时间,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新年前夕,我的一位朋友和他妻子吵了一架,原因很简单,他的妻子想回娘家,理由是娘家要来客人,她想回娘家帮父母招待客人,我的朋友没有同意。理由是:大过年的,人家家里热热闹闹的,我们家里清锅冷灶的,不像话。就这样吵了一架,结果,他的妻子甩门而去,而且连孩子也没领,独自一人走了。留下我的朋友,还真就是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新年。这种互不相让的夫妻关系极易造成劳燕分飞的家庭悲剧。那么,他们的毛病出在哪儿呢?都想用盖子把对方捂住,让对方在自己设计的空间内生存。一对势均力敌的斗士所争斗的结局是什么?两败俱伤、头破血流。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电视剧《突然心动》,是讲述一个有妇之夫在一个看似偶然(其实是那位女士有意制造)的机会和一名社会地位颇高的独身女士发生的一y*情所牵扯出的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主人公夫妻之间采取的方法是共同面对,之所以能这样做,是他们互相之间都竭尽全力的为对方掀掉那个盖子,使的彼此之间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互相之间都能坦诚相对,这种坦诚是建立在双方的高度信任和理解上。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留出位置,空间更大。把那个盖子的位置往外挪一挪,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会大很多。那个盖子其实就是你、我、他的思想行为。
-全文完-
▷ 进入月上贺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