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篇精华,本来我想搞个“五连冠”,想不到第五篇出了问题,以前我就说过,如果我的文字,能给推荐,那证明我的文字拼凑成功了。如果我的文字没有推荐,那是垃圾,必须回炉再生。如果是精华,那是我的悲哀!
精华文章的涌现,是自己悲哀心情发泄时期的佳作,当我们遭受了思想和灵魂的撞击没办法承载的时候,就具备了发泄的条件。一种悲哀的形成,它需要感情的投入和环境的允许,没有感情的投入,精华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环境的允许,它总会被扼杀。
在我的第五篇文字里,我本想沾点老板的名气,给我的“五连冠”梦想带来可能,遗憾的是,习惯于恭维老板的人们并不买老板的账,偷偷给了我一个“抱歉”了事,对于这个“抱歉”,我想了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出现“抱歉”?在这个“抱歉”的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
我记得,网络上经常会在跟贴里出现“朋友”,“先生”,“兄弟”,“姐妹”,这些美好的称呼,在这些称呼的后面,同样存在着一种“褒贬”不一的解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真诚和嘲讽的区分。如果我们把真诚当成了嘲讽,或者把嘲讽当成了真诚,我们都会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通过反面议论来写作的文章,它们的文体都会牵涉到某些人和事,当这种人和事不为人们所理解的时候,也就会出现对文章的误解,甚至对作者的误解。由于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方式不一样,也就很容易出现“文如其人”的阅后感,对于这种阅后感如果是出自于读者,我们没必要去进行解释,毕竟读者总会慢慢地从文章中吸取养分,慢慢感觉文章的所指,慢慢修正自己的看法,慢慢领会文章的内涵。
如果是编辑呢?如果他也在点评作者文章的时候也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作者,我想,他的后果也就不单单是误导读者那么简单了。很久以前,我就提倡撤销编辑点评这个栏目,再看今天的编辑点评,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而且还会起到误导读者的作用,我很想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可在点击之时,对于编辑的恐惧最终让我放弃了。
放弃的原因很多,毕竟这些例子可能会伤害到某些编辑的自尊心,在网络编辑满山遍野的时候,这种只有名而没有报酬的业余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毕竟它需要一种虚荣来维持。我完全没有诋毁编辑的意思,我只是把编辑理解为一种义工的性质,对于这种网络编辑的义工,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会通过点评显示出来。我不是从文字水平来分析他们的点评,毕竟文字水平不能证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我只是觉得辑的点评也充满着一种个人的爱好,而用个人的爱好来点评作者的文章其中就会出现一种偏差。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杂文——“李白的网上恋情”,编辑看了以后给予退稿,退稿的理由是“李白是我心目中的诗圣,不应该如此诋毁李白”,我很没招,因为编辑喜欢李白,所以任何跟李白过不去的文章都不能通过。
编辑的爱好远远不止这些,官场的陋习也贯穿着网络,尽管这种陋习比现实的官场陋习要简单的多,可毕竟也体现出一种对于领导的肉麻奉承上,肉麻的奉承我们能够看到,也能够理解,可一些隐藏的奉承更能体现这种人的人格魅力。
这篇文章有所指也无所指,按照我的行文习惯,写这种弯弯曲曲的文字确实很费劲,可为了避免编辑的退稿我也只能入乡随俗,写点晦涩的东西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文字的表达,我曾经给过它一个定义:下等的文章是作者自己懂而读者看不懂的文章;次等的文章是作者不懂而读者能够看懂的文章;上等的文章是作者不懂读者也看不懂的文章。对于这样的定义,我至今还是这样认为,没有什么改变,在懂与不懂之间,似懂非懂之间,才是网络虚幻的表现,心中有了,自然就有了,心中没有,再怎么说也没有。
我说的话从来就不当真,有人把我的话当真了,所以哭了;我的文字从来就不当真,有人把它当真了,所以走了。
在真与假之间,在哭与笑之间,在走与留之间,为什么要那么执着于别人的言论呢!?坦诚一些,坦荡一些,坦白一些不是更好吗?
诗词容易被别人误解为无病呻吟;散文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胸无大志;小说容易被别人误解为淫荡风流;杂文容易被别人误解为与民为敌。就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误解,因为害怕误解所以离开这个地球,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
回来吧,被误解扼杀的人,地球是那么漂亮,尽管它不断地受到污染,网络是那么性感,尽管它充满着虚幻,可,人,心,是真诚的!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