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近七十高龄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举办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的讲座,我看了后深为刘先生锲而不舍百折不饶执著钻研的探佚精神所感动,不少地方我都觉得讲的在情在理,听了后茅塞顿开,给我的启发也大,其收获也不小,我也非常感谢刘老先生的义务辅导。不过感动感谢之余,有几个问题还是想向刘老先生请教或探讨。行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先生予以宽大谅解。
第一个问题,书的结构。按刘先生所说是每九回就是一个单元,共十二个单元,《红楼梦》又是写金陵十二钗的,十二就成了曹公的概念公式了,九乘十二等于一百零八,所以全书就该是一百零八回。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侧重点和主题;又从第五十四回为分界线,前五十四回写兴盛,后五十四回写衰败,一家一半,四平八稳,严丝合缝,很有章法,把小说演化成了诡秘数学的加减乘除。但我听了您的精彩讲演后,再对照书上的内容,感觉有些单元的主题和重点并不像您所讲的那么明确,有的单元还不支持。您说前五十四回写兴盛后五十四回写衰败,我想请教刘先生,你写小说就是这样平均分配的吗?
我想稍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不会认同这种写作技巧吧?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有它发生、发展、高[chao]和结局的艺术表现规律,不是用算术题来解决问题的。往往是发生发展到高[chao]用的笔墨多,而结局较短,绝不会平均分配笔墨。就是前五十四回也不是都写兴盛,其中宝黛爱情等表现非兴盛的东西写的不少。五十四回后虽呈衰败趋势,也有兴盛场面,如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贾母生日、中秋夜赏月等。而且衰败也衰败不到一百零八回才衰败完。所以说,您那个算术题似的结构分析就显得非常牵强附会。
也难怪哈,好多搞探佚研究的人,都爱根据自己观察感悟到的一些现象先入为主而人为地编织一些公式、法则和套路来供自己进一步的钻研,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说法,却不知从此以后自己的思维就被这些所谓公式、法则和套路死死的圈在里面,永远也钻不出来了。说实话,我虽搞不来探佚,但多少也有这个毛病,但愿刘老先生不会是这样的吧?
其实,曹雪芹之所以偏爱“十二”这个数字,是因为他所写的重点人物都是女性,女子属地坤,在天干地支中属地支,地支有十二生肖的属性,所以曹雪芹专门选择了属于女子属性的地支数字“十二”来赋予他的灵魂人物群。就这么简单。
第二个问题,情榜。原书正文中只写了三个册,即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除正册十二钗全部有名外,副册的只有一个香菱,又副册的也只有晴雯和袭人。就算上脂批中提到的三副四副,每一册都装够十二人,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六十人。您先生不知是哪来的依据或哪来的灵感,硬生生整了个一百零八人,还说水浒中的英雄榜有一百零八将,《红楼梦》中的情榜就该有一百零八个女裙钗。书的结构是九乘十二等于一百零八回,你就给它整了个情榜的组成是十二乘九等于一百零八人,两两相对,相互呼应,可谓逻辑严密。为了凑数,还把年龄大了的尤氏和名不见经传的傅秋芳、二丫头和红衣女等都拽了进去。
要我说,您不妨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把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和刘姥姥们也组成一正册老钗,这些人物在书中可都是重点描写的啊,怎么可以不在册呢?没有老的哪来的小的呢?您看春晚老太婆们的抽筋舞不是也很带劲吗?还有宁荣二府那么多管家婆子如李嬷嬷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柳嫂等也可以组成两副册老奴钗呀!整它个十二册不是更好吗?排好一看,横顺左右都是十二排,整整齐齐的一个女子方队,完全可以与天安门城楼下受检阅的女子方队比美!您的9x12,根据在哪里?您所说的资料里都没有这方面(后人的臆想不作数)的一丝依据呀!再说,原文书中每一个正钗副钗可都是有判词和乐曲的,您没看到“还要歌副曲”的原文吗?也应该给她们一一配上判词和乐曲再让仙女们来一一演奏一番才说得过去嘛。因此说,您编造的九组一百零八人的情榜,我估计多半是您一厢情愿想当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后一半,应该跟曹雪芹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于金陵十二钗,其正册的人物应该是与贾宝玉有姻亲血缘关系的人排列而成,并且都是主子级别的年青女性,不信您一个个的去看去想;其副册是指金陵其他家族的人,故而曹公不用多表;又副册是指宝玉的丫鬟辈,所以雪芹也只重点表晴雯和袭人二人。我们不能把小说当作历史事实去探究,而去相信和认定里面还有更多的人和事,那样做只能是缘木求鱼,自欺欺人。
第三个问题,对一些人物结局的点评不太令人信服。说惜春为了自保最后成了在街头流动要饭居无定所的尼姑;说袭人是为了贾府免遭重创顾全大局挺身而出被权贵牵走,经权贵配给了蒋玉函;更搞笑的是说薛宝琴不是嫁的梅家而是嫁给了柳湘莲。当然还有不少推敲不得的地方,如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分别影射十个人,简直把观众搞得云里雾里的,反正我就是在您的引导下也没把十首诗和十个人联系得上,还有把贾瑞说成贾代儒的儿子等等,这些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只说前三点:
一是惜春街头流动要饭居无定所(睡的不是固定的寺庙)就不成立,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孩子流浪在像乞丐一样的生活环境,她能生存下去吗?社会上的地痞流氓能不起她的歹心吗?如果说她能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那说明那个社会政治清明,人人遵纪守法,道德良好,那还是那个社会吗?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惜春出家后在某个寺庙当尼姑,也像妙玉一样带发修行,凭着她的一手好画谋取生计,白天作佛事卖画,夜晚独卧青灯古佛傍。
二是袭人的挺身而出不可信,袭人的性格里深藏着胆怯和自私的元素,她背叛贾母讨好王夫人、告晴雯的状都是为求自保和推脱责任,即使到权贵处也是为求自保而被动去的,她才没有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呢。然而也等不到她去舍己救人她就被宝钗挤出去了,你想宝钗婚后宝玉又不与她同房,袭人又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早就与宝玉翻云覆雨家常便饭了。二宝冷战期间,宝玉肯定会与袭人在一起。宝钗作何感想?最大的障碍黛玉已经被自己pk死了,目前袭人就成了主要矛盾了,当然要想方设法将她消化掉,于是就借王夫人之力来解决袭人的问题。宝钗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又是自己看重而新娶的儿媳妇,袭人虽是自己许偌过的准姨娘,但那是当时的斗争策略需要,况也没成礼。现在两权相衡,当然偏向宝钗,于是王夫人就要把袭人配小斯或嫁出去。宝玉想到这么多年来没为丫头们做过一件实际有效的好事,反正自己又已下了出家的决心,这次以自己与宝钗的关系为筹码,就把袭人托付给了自己的好友蒋玉函做妻子。这种解释可能更为现实合理吧?
三是宝琴嫁柳湘莲纯属无中生有,柳湘莲在尤三姐死后,就剃了光头,离了凡尘“一冷入空门”去了,他那样的性格,哪里还有再返尘世爱恨争斗之心?仅凭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的现成古诗,就断定这诗是写宝琴自己的?就断定宝琴就会最终嫁给柳湘莲?简直不可信。要是抓着书中字句情景随便联想的话,近百万字的小说,那比比皆是嘛。如要那样联想,那为什么当时那么多女孩子单单是宝琴到笼翠庵去折梅?在山坡上被贾母赞赏的那一个画面,宝琴的身后就有红梅衬映,这不更能证明宝琴能嫁给梅家吗?
第四个问题,关于探佚资料。先生说的四个方面,一是前八十回的原文(包括各种古本),二是脂批,三是富察明义的诗,四是各前人的探佚成果。我认为,仅这四个方面的资料还不足以说明曹雪芹就真写了后面的二十八回书(姑且按先生说的二十八回)。我觉得,富察明义的诗只是读书的感想和体会,是赏析作品的再创造,仅凭“如湮灭”和“王孙体瘦”的想象发挥就认定他看到过所谓的全本《红楼梦》,这说服不了人。再说,他的“惭愧当年石季伦”是说贾宝玉比石季伦优秀,到头来都没遇到像绿珠那样忠于自己的女人,石崇你凭哪一点应该比宝玉的运气还好嘛?你与宝玉相比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这就说明了宝玉后来遭难的时候既没有妙玉的舍身相救(靖本瓜州渡口脂批存疑),也没有袭人的挺身而出。至于各大家的研究文献,从清代到现代,都是似是而非,并没有一家一篇能够实实在在有根有据地证明曹雪芹写过八十回以后的文字。
当然,前八十回原文是有很多伏笔这不假,脂批有不少提示也是事实,但是我总觉得前八十回的原文和脂批就是一个人写成的,原文和脂批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批书人无论是脂砚斋还是畸笏叟还是其他人,不管正史野史,哪里能找得到他们一个人的哪怕是一点点踪迹?一语道破,所有的批书人都是曹雪芹自己的马甲!说他只写到八十回还没来得及写八十回后的文字就死了这不存在,因为他明确说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难道草稿都没写完就去增删了五次吗?这不可能。曹雪芹也许有过八十回以后的布局和设想,也有可能动笔写过八十回以后的草稿或提纲,还有可能把八十回后的提纲草稿给朋友们看过,但最终没敢公诸于世。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当时的文字狱和皇家政治以及那个社会生态的限制吗?八十回后写贾府遭打击和毁灭,势必要涉及皇权和社会政治的迫害,如果真写来公诸于众,亵渎了皇权犯了天规,那可是要掉脑袋灭九族的啊!要说八十回以后的文字被遗失了,有那么整齐的遗失吗?即使遗失了他也可以补写的嘛。所以只能说他不敢把对贾府的社会政治迫害和皇权打击写进书里,但又要含糊地表明贾府最后是“忽喇喇似大夏倾”,“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此才只有利用伏笔、批语和梦幻,真事隐,假语称,特别是在第五回用提纲性的前置结局来加以表述。这就是之所以那么多的批书人和八十回后的文字经我们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找了两百多年而最终没找到一个字的根本原因。
刘先生的《八十回后真故事》,可能也有许多方面是和曹雪芹的想法相类似。但您设身处地的想,您如是生在那个时代,您敢那样想,还敢那样去写吗?您没看见曹雪芹在第一回就首先声明了,他写的东西不写政治,万不得已涉及到,都是歌功颂德,今上万岁。几十年后高鹗续书并不是他鹗没理解到曹雪芹的原意而把书写岔了,而多半仍然是不敢去碰社会政治和皇权那根玄而故意写岔的。就是您刘先生,如在当时您恐怕也不敢按曹公的原意写。那是万恶的封建社会,禁锢很多就不说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民主自由比那个时代开放多了嘛,还记得当年刘老先生您的主编是怎样耍脱的吧?您那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多负点把关不严的责任,都还遭了。如是性质再严重点,可想而知!可见无论在哪个时代,有些事是做不得的,有些话是说不得的。我们的先人曹雪芹大师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他不说也不写,即使写了他也在“增删五次”中坚决地把它拿掉而一字不留地永远销毁了。因此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原本是不存在的,要存在都是老先生您的存在。
-全文完-
▷ 进入谁解个中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