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词组。古代可以形成成语,当代当然也可以形成成语。而古代成语形成以后,其涵义就不会随时代进步而变化了,这样难免就会有问题,要不断修正。呆子没事,这次就专门该成语挑一回骨头。
现代成语很形象,完全不用解释。如“正龙拍虎”这条,形象生动,涵义明确,美誉歧义,不说尽人皆知,至少走出国门了:那拍虎人已荣登时代周刊封面,按销售量计算,应该比批准的国际专利更有效吧。
古代成语该进步的第一条就是“罄竹难书”。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现在再没人用竹子写书,所以就不存在“罄竹”的后患。其次按中国特色,往往好人好事才要连篇累牍的写出来,实在“罄竹难书”,而坏蛋忏悔之类的都一带而过,根本不会“罄竹难书”。所以这成语应从贬义改褒义。这方面的尝试海峡那边“阿扁”同志,已努力过了。
再一个是“千方百计”,这一直是褒义的。可仔细想来,这成语的意思,无非是要突破所有的禁止和法令,与“为达目的不惜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很相似。或者约等于“无法无天”。在建设法治社会,重视契约的今天,还是该让这些“方”和“计”,尽可能的少些吧。
至于“万众一心”也类似。应该慢慢从褒义堕落成贬义才好。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凡是“万众一心”的事,很少有好事:如建设长城,建设阿房宫,建设皇帝陵寝。如果说这些太早,那就想想天安门广场的语录本,文化革命的大字报,大连钢铁的小高炉,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大锅饭吧。与“万众一心”有一拼的那就是“统一思想”了。在强调个人意志的现代社会,更应是“一众一心”。
“社会主义”,在四项基本原则的今天,没人敢说这主义不好。只是想起它,就想起它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权位社会主义”,一个是“国家社会主义”。而第二个,翻译出来就是“纳粹”。
“马克思主义”也一样,当然要坚持,而且一百年不动摇。可看一下它的后代,儿子是列宁,孙子是斯大林,还有个外孙是希特勒,怎么都感觉变异的太利害。不知道如今都到重孙子了,会变成什么人模狗样?
“令行禁止”,真能做到当然好。可仔细琢磨,这“令”也好“禁”也罢,其中没有一点“法”的影子。当然这里指的很可能只是部队。将军对士兵,还要讲什么法律吧?将军的话就是“令”,就是“禁”,就是“军法”,就是“枪杆子”。可现在这个成语推广到社会上了。究竟也不知道这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大部队,还是这社会确实需要将军的一把“枪杆子”!
于木鱼宅
2010-4-1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