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遇西湖,花好月圆醉不醒。苏堤长绕如练,雷峰夕照似画。岂是马良之笔可造也!
神行西子,似实非实虚亦实。三潭映月情有意,断桥残雪义如天。怎那骚客之书可赞哉!
-------题记
豁达成苏堤
梦中的苏堤很长,长得看不到边际。那站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里的人是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不正是北宋苏东坡吗。此时他正是杭州牧,一个为民的清官。站在自己主持修筑的苏堤之上,更是思绪万千。人,就应当像这苏堤一样深远悠长,世间牢笼百态又有何哉!他笑了,仰天长笑,皓月当空,这便是苏轼的人生。
的确,当他背负“乌台诗案”那莫须有的罪名,他叹出“无所羡“的旷达。纵使贬官四年,纵使孤苦飘零,他仍旧保持着飘然世外,豁达脱俗之心,寄情山水,荡胸臆于自然。将彷徨化为坚定,将苦楚化为甘甜,将悲伤化为快乐,将寂寞化为达观。这才是东坡居士: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展云舒。
苏堤,如练,如带,如绫,如绸。豁达的苏轼造就了豁达的苏堤。
人生,何时才能如苏堤那样旷达啊!
孝撼雷峰塔
西湖畔,塔影斜映,夕阳西下,有如佛光再现,好一副雷峰夕照图。那个长跪不起的人是谁?翩翩少年,英俊潇洒,却为何在这塔前哭泣不止。原来他便是那许世林,为救亲母白娘子而来。煊赫份孝心如虹贯日,惊天动地,交融着世间真情,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看着他们母子相聚,不禁拍手叫快。
那抹残阳下去了,世间的这个传说却永久的流传。正所谓百义以孝为先,孝字当头,谁能弃之而去。
梦中的雷峰塔愈发高大,铭刻着那个美丽的孝之传说。
我爱西湖的雷峰塔,更爱那种孝道的启示。
三潭映月情
静谧的湖面,如同沉睡的仙子,折射着世间的平淡与无争。月光如银盆倒泄,满地皆被那种冷艳的色彩所覆盖。那三位对月当歌的人是谁?红袖轻舞,萧声哀怨,为何这般悲伤。原来他们便是那月宫里的三株仙草,私入凡间,永不能返。伤哉!痛哉!尘世的烦杂,岂可与那平静的月宫相比。于是他们化为三潭,每晚对着月光悲鸣,也同样用自身的淡雅来劝化世人:平平淡淡才是真。
尘世间谁不思故土,谁不念家乡。三潭亦有情,人岂可无情!
断桥残雪义
白雪纷飞,石桥横呈,天空弥漫着氤氲,仿佛黑暗将统治世界,空气中暴露着杀气。那个倚剑驻足的人是谁?气宇轩昂,豪气冲天,却为何眼中充斥着无奈。他便是杀手段义,以一柄断剑丈行天下,甘为主人赴汤蹈火。但现在他的目标却是昔日的刎颈之交,当日结义时的感人画面历历在目。他的手在抖,忠与义之间注定要抉择。忽然他眼神一闪,利剑出鞘,剑起剑落,一箭鲜血在雪地里画出二丈红绫。段义倒下了,他选择了义,义薄云天,连那雪花都为之凌乱。风更大了,雪更猛了,覆盖了段义的身躯,却永远抹不去那股狭义之情。
雪还在下,却不知义字面前现在的人又会何去何从!
后记
西湖的美景,实乃马良的神笔都无法勾勒。何况我这个从未到过西湖之人。只是在书上和网上浏览过西湖的照片,所以就写下了这篇《梦西湖》。梦中之景,或许与现实也无两异吧!取小四章,以西湖十景中的四景为题,揭示着人生的态度与孝道,思乡之情与朋友之义。或虚或实,只是出自一个从未见过西湖的人之梦境,也不为荒唐。
也许某天亲临西湖,发现梦境与现实如此雷同,那也将是另一番感动吧!
-全文完-
▷ 进入小雨天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