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是指文人之间相互轻视,相互鄙薄的一种文化现象。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里就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句子 ,他在文中同时还举了当时的傅毅和班固两大文豪相互轻视的例子。其实历史上各个时期“文人相轻”的实例多的不胜枚举,到了现代和当代,这种文人相轻的实例更是俯拾即是。可见“文人相轻”这还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呢。
“文人相轻”的表现形式是唯一的,那就是相互鄙薄,也就是“文人相骂”。可原因 却不单单如魏文帝曹丕所说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学术性相轻”这一么简单了。
以我看来,绝大多数的“文人相轻”的本质说白了就是妒忌,也就是人人都有的妒忌之情表现在文人身上而已。其实与其说是“文人相轻”还不如叫做“文人相妒”或“同道相妒”更恰当些。因为这种“相轻”不单单只发生在文人身上,而是各行各业的各个人群里都有。只是因为“文人们”俱都情感丰富,又几乎都具有些自命清高、自以为是的特点,所以就把这种“相轻”的情感表现的愈为强烈些,同时文人们又善于表达,通过他们自己的笔,遗留下许多这方面的证例于世,因此便具有了代表性。例如,同时进入某单位上班的两个人,一个人得到了提拔,就会被另一个人妒忌。两个一起长大的哥们,其中一个娶了个漂亮媳妇,也会被另一个嫉妒。两个住一空桥洞的乞丐,总是收入多的那一个也会招另一个乞丐嫉妒。“文人相轻”也是这个特点,那就是“同等级相轻”,例如一般都是大文人和大文人之间相轻,小文人和小文人之间相轻。因为大文人自然不屑于相轻小文人,即使对其有些批评文字,也自会被认为是大文人对小文人的一种指教。同时小文人一般也不会相轻大文人,否则必会被认定是条不自量力的“吠日之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秀”和“炒作”。刘翔和博尔特同都是“飞人”,他们之间就不会“相轻”,因为他俩不同“道”。至于不同道而“相轻”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文人李敖鄙薄历史名将岳飞、鄙薄政治家马英九,文化痞子韩寒鄙薄变魔术的刘谦......。当这种鄙薄行为发生在文人之间的时候,这时候它也被笼统地称之为是“文人相轻”。这种“文人相轻”和妒忌所引起的“对等性相轻”正相反,它是“小人物”专门“相轻”大人物,例如,那些狂妄“宵小们”对鲁迅的“炮轰”,把郭沫若、老舍、巴金、矛盾、冰心....都贬得一无是处。那其实就不算“相轻”了,这类似于人们的“仇富”、“仇官”、“仇名”....等等不健康心理的一种发泄,或者那只是借着对公众认可人物之否定,用以彰显自己的标新立异,或是纯粹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的一种纯粹的炒作行为而已。
综上,可以看到文人相轻的心理基础其实就是人的一些“劣根性”,而人的这些“劣根性”又是与生俱来而又人人有之的,所以“文人相轻”秦代有、汉代有、唐代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小文人有、大文人也有、名文人也免不了会有。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就说过:“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作笑柄”,他同时又说,“只要它不发展为无情、无义、无耻的倾轧和陷害,终还算的‘人间喜剧’里一个情景轻松的场面”。说的好!文字如刀,语句尖刻的文字往来,也成就许多为人称道的名篇。同时也迎合了“看官们”喜欢看热闹的劣根性 ,那也不失为文坛一景,可文人相轻千万不要发展成泼妇骂街,做人身攻击(当然那更吸引人),那就不好了,那就玷污了“文人”二字中那个“文”字了,也有失文人的身份了。
因为并不是认识几个字或者会写几个字的人就是文人 ,所以笔者无论从那方面讲也算不得一个文人 。那么我从一个不是文人的立场来写几个关于文人相轻的文字,就有那么点用针去扎别人的肉的意思,甚至有了“鄙薄”别人时的一丝快感,这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劣根性。
-全文完-
▷ 进入海里的淡水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