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散步回来,就打开电脑搜了平常喜欢观看的栏目《鲁豫有约》。《80后,我们毕业了》有点刺眼地出现在我的视线。我来武汉差不多一个月,之前在长沙也呆了两个月,用指头掐算一下,我离开怀化差不多三个月了。三个月,一个年度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一个季节。一个季节,花儿会绽放一次。一个季节,叶子会调谢一次。一个季节,果实会成熟一次。一个季节,世界会洁白一次。
三个月,在客观的时间概念上一点都不长。而我,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沉醉在青葱校园里的自己,是一条平缓的小溪,阳光斑斓,浪花雀跃。而现在经过社会现实一阵洗礼的我却是经受瀑布冲击的岩石,内心和瀑布一起律动,时起波澜。不再那么透明,不再那么宁静,多了一层坚硬和坚强。
《80后,我们毕业了》,一个简短的题目却引起了我的深深共鸣。首先是80后,我们是80后的一代,父辈没有遇到的问题我们都要经历。车子,房子,票子……这些所谓成功的定义也许我们的真实生活并不需要很多,但是社会和世俗给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压力,说积极一点,可以转化成我们进步的动力,挖掘我们深藏的潜能。但并不排除消极的可能,好些80后的群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去共同谱写一段80后的历史。
以前呆在学校观看学长学姐的毕业晚会时,会伤感会惆怅甚至会流泪,但更多的是旁观者的心情。我们无法深刻体会他们的不舍和难过。《80后,我们毕业了》讲了就是一些毕业生的毕业故事。没有很多亮点,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我们,包括已经毕业的,将要毕业的,还未毕业的,都会被感染和感动。大学的生活哪里都差不多,同一种颜色,同一种芬芳。当我们回首怀念的时候,连某个同学的拥抱和眼神都显得无比生动。
炎热的六月散发着离别的味道,那味道肯定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就像那青杏酸酸的,涩涩的。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就要整理四年的大学生活,收拾好出发的行囊。有些东西可以带走,比如一些衣服,一些书籍,一些回忆。而有些东西却不能带走,比如那角落的花花草草,比如那路上活泼的影子。大学的四年,我们不再是懵懂的少男和少女,我们遇到或亲切或智慧的导师,我们遇到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姐妹和兄弟,我们遇到可爱的他和她。那些纯真浓厚的情感,因为毕业,暂时要划上一个省略号。毕业了,我们要说声再见。毕业了,我们道声最后的珍重。也许再也不会相见,也许多年以后我们还会重逢。
《80后,我们毕业了》,就像一曲离歌,给我提前下了一场湿润迷濛的雨。我知道,再过两三个月,我也要参加毕业典礼,从此以后走向宽阔复杂的社会;也要回到母校的怀抱跟我的老师和同学轻轻道别;那些分别的不舍和感动我也要经历,划一道痕,在我柔软的心上。
-全文完-
▷ 进入圆缘198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