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孓然行走在异乡飘着清冷小雨的某个街头,抑或一晌贪欢醒来后独自凭栏遥望,微启唇,轻轻念起这个两个字时,心底,便会牵扯出丝丝缕缕的,叫做酸楚,温暖,怀念,魂牵梦绕的词汇,一些清凉温润的液体,就这样,倏忽间润湿了自己的双眼。
但是实际上,那些只是我虚拟的幻像。现实中的我,从来不曾拥有这样的机会。故乡于我,近乎于一个苍白而生分的概念。这样的词语,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笔尖下,为我那些不值一读的文字,平添一份刻意的矫情。甚至,在所写过的字中,我都着意回避着这两个字。更多的时候,我只是远远地,在别人的诗句文字中,走近点,再走近点,逐字逐句地消化,琢磨,想像,玩味。
从小到大,对于“故乡”,我一直深陷于一种疑惑、困顿,以及无法获知答案而变得烦燥和尴尬之中。对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又挣扎沉浮于斯的人,我不知道,我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还是,我的故乡,只是脚下这片一直不曾离开半步的土地?我已荒度的漫长人生中,是不是,不会有“故乡”这一词语,在我蓦然回眸之际,让我贫瘠荒凉的思想,能够多一些想念、牵挂以及温柔?
小时候的我,曾一度以为,那个填在籍贯一栏的一个苏北的小地名,便是我的故乡。曾经,我为之兴奋和骄傲过。毕竟,那是个距离遥远的地名,迥然不同的两个字,吴侬软语呢喃着的读音,区别于我所生活的地名,携带着缕缕神秘的气息,是如此地垂青和眷顾着我,安慰着一颗幼小却又虚荣的心。那个地名,正如母体的温暖和舒适,而我,便是沉睡于自己臆想的羊水之中,吸收着一些虚无的营养。虽然不曾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不曾仰头看一片云是如何从我生活的天空飘过所谓的故乡的天空,不曾俯身捡拾一把松软清新的泥土标识上故乡的信息,但是,至少,那里曾经并且正生活着我血脉相连的祖辈和亲人。这一切,足以慰藉孩童一颗简单的心。
还记得读书时学鲁迅的《故乡》。里面关于闰土,关于杨二嫂的情节,在我看到文中其中一段话后,那些人物,还有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悄然隐匿了它们的作用,最后淡化成一团模糊的影,成为我脑海里浮现的唯一背景——深蓝色的天幕。而文中那轮金黄的圆月,便是如此清晰如此明亮地悬挂在我荒芜的记忆之中,装饰着一个和故乡有关的童话。圆月下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田,为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让我在那个有着金黄月亮的夜晚,穿越千山万水的幽暗,展翅飞到茅草修葺的瓜棚。梦,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在一个少年的心里,犹如那片土地上潺潺流过村庄的河流,闪跃着粼粼的金光,恣意地汹涌着,澎湃着。而这一切的想像,所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却是因为某次曾听父亲讲过,他的少年时代,夜里经常在瓜棚里守自家的瓜田。我执着甚至有点偏拗地以为,《故乡》中关于金黄圆月下瓜田那段话的描写,完全为我的想像,提供了某些可以接近的理由。让我从只言片语的文字中,搜索到了关于故乡的影子,一个不算完整却也美丽至极的画面。虽然同时我也极其清醒地知道,那只是鲁迅笔下闰土的故乡罢了。
但是,那份自以为是的故乡观念,在一次网上无意间的百度之后,让我彻底地失望,彻底地崩溃了。坚守着如此之久早已熟稔的籍贯上的地名,却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一句简单的解释,便将我的坚持轻易地摧毁。只是一个刹那,一直以来支撑着的信念,土崩瓦解,灰飞烟灭。那一刻,我几近落泪。它是如此无情而又生冷地解释着:“故乡:1.出生地;2.长期生活过的地方。”硬绑绑且毫无感情的句子,昭然若揭地带着某种不能轻易靠近和触摸的明示,让我陷入深深的置疑和迷惘之中。这样的解释,无异于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涂抹不上丁点明艳的色彩,也融不进一丝温柔的情怀。更别说,能寻到生存的土壤和缝隙,将故乡这株植物的根,那长长的根须所牵扯出的,一生的信念和寄托,深深地种植进去。
在惶惑的同时,也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恍惚的心,犹如随波飘泊的浮萍,寻找不到自己根之所在。但是,按照那样的解释,终归说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乡,有的人,甚至会有两个乃至更多可以叫做故乡的地方。而我,毋庸置疑,也是一个有故乡的人。并且,至始至终,只有唯一的一个。只是,这个故乡,却是让我觉得如此地难以接受,它没有一丝的悬念让人去猜度,没有一米的距离让人去怀念,更没有一纸诗般的意境让人去遐想。自我出生以来,一直到我今天坐在它的怀里写着这篇文章,它便一直与我朝夕相伴。它用冷峻的双眼,或许还带着几许理性和纵容,看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是怎样地去曲解了它的涵义,妄自而武断地将不属于她的故乡,装载在自己模糊的观念之中,并且,揣着这样的幻境,沉醉其中久未醒来。它不吭声,用它的沉默和宽容包容着这个小女孩的一切。也许,它只是在等待,等待着某一天,她幡然醒悟。那时,她该会用一双清澈的眼,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偏执的想法吧?那时,她该会用一颗虔诚的心,庄严地凝视脚下这片土地吧?
是的,就是这样的土地,他似一位睿智而慈祥的父亲,充满怜惜充满爱意地看着我在他的怀里成长,在它怀里蹦达。这样的过程,或许带着痛苦,或许带着忧伤,但是,又有什么关系?我不是一直躺在它宽阔的怀抱里吗?它用宽厚温暖的手掌,为我擦拭眼泪,为我轻捋伤痛。只可惜,我不屑一顾的心,一直将它搁置在视觉的盲点之处,我两道迷惑的目光,始终在它的边缘不停地逡巡,盘旋,却总是无法照到它的深处,就这么一直忽略着它无视着它的存在。
这样的觉醒,让我突然有点憎恨自己起来,深感自己是一个十足的背叛者。在无知无觉之中,无异于背叛了生养自己的父母。痛苦。迷惘。徬徨。我真的就是这样一个无耻的情感叛徒吗?不敢再往深处去探究。我害怕,从此以后,儿时关于故乡空中楼阁般的构造,那些插着翅膀飞翔的童话,金黄圆月下碧波万倾的瓜田的幻境,就因为一句不带感情色彩的解释,便被打上了残酷的封印,彻底地永久地粉碎在时光阴暗潮湿的角落,一任它苔藓遍体。
我,甘心如此吗?而且,最终换来的结果和自责,并不是这一路走来,我对故乡最初的向往和追寻啊!我的故乡观念,真的就如此不堪想像,如此地局限和狭隘吗?
我在寻找,我也在思索。故乡情思,正沿着中华漫长几千年的文化脉络,缓缓流淌过古今。它站在《诗经》宏伟的篇章中,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发,静静地流经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流经无数亲人的颠沛流离,它从昨夜的霜露中流出,它从一江春水中流出,它从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流出……中国漫长璀璨的文化发展史中,故乡,其实早已不止是一个单纯的称谓。它自成体系,拥有自己独特浑厚的文化内涵。它依附于土地,却又不落窠臼,墨守成规地拘泥于地域的限制。想到这里,耳畔仿佛又萦徊缭绕着曾经熟悉的旋律,深情的男声正在诉说着浓郁的相思和呼唤——“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一首唱响海峡两岸的歌,歌中那朵故乡的云,谁又可以为它指定一个具体的地名?那朵云,不正是游子心中的精神依恋吗?那朵云,凝聚着的,不正是深深的思乡爱国情结吗?
我的故乡,到底叫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脚下踏着一片广阔厚实的黄土地,心中,揣着一份展翅飞翔的梦境。有什么,会比这个更重要呢?它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最温柔的角落,是现实,也是梦想。
故乡啊,故乡,它是一种灵魂的抵达,它是一种精神的皈依。只要把故乡的根,种植在自己的心中,那么,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永远感受到依依乡情的召唤和温暖。而有的人,他把故乡弄丢了,或许这一辈子,他都在不停地流浪,不停地寻找,却永远无法找到可以栖息灵魂的故乡。
-全文完-
▷ 进入丁香雨的季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