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爱神女一号,由于她最终没能与贾宝玉结成婚而魂归离恨天,所以历来被文学欣赏家和批评家们钦定为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又由于她是幼年丧母而客居贾府,后来又丧父,没了父母之爱,有寄人篱下之感,常常落泪,在贾府不敢多走一步路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故而好多人都认为她在贾府的生活是不幸福不愉快,而是谨小慎微压抑的。林黛玉爱情结局的悲剧性那是无疑,她心中常有寄人篱下的阴影我也认同,但因此就说她在贾府的生活不幸福不愉快甚至压抑值得商榷。
大家知道,林黛玉就是贾母的打心锤和命肝心。贾母对黛玉是百般呵护,爱如珍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一将她接来就把她安排在自己身边同吃同住,与自己的心肝肉儿嫡亲孙子宝玉的待遇一样。吃饭时往往是贾母坐中间,宝玉和黛玉坐左右一边一个。贾母见黛玉的丫鬟太小不中用,就把自己的得力丫头紫鹃派去服侍黛玉。黛玉和宝玉闹矛盾,贾母就叫凤姐去劝解。黛玉一有点伤风感冒,贾母赶快传令找大夫来瞧。黛玉怕炮响,贾母就把她搂在怀里捂着耳朵哄她别怕。黛玉稍大一点,就分配她一套仙境似的潇湘馆别墅让她居住。贾母外出,还专门委托人照看黛玉的生活起居,生怕被风吹化了。就连黛玉的窗帘旧了,贾母也叫马上给换等等。可以说,贾母对林黛玉爱得是专专心心,关心照顾得是无微不至,一颗心都掏出来给林黛玉了。黛玉有贾母这么一个在贾府说一不二的权威外祖母巴心巴肝的疼爱和照看,而贾府中的人不管是丫头婆子还是管家主人都是看贾母的脸色行事的,即使有个别不满意的如王夫人等,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因此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使得黛玉首先从生活环境上就有了幸福快乐的基础和保障。
黛玉在贾府有贾母罩着,又不焦油盐柴米等物质所需,过的是诗化艺术化的生活,比如读书写字,吟诗填词,葬花悼春,教鹦鹉说话,服侍燕子回窝,美术刺绣,谱曲抚琴等等,可谓是琴棋书画,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都入诗画。这样的生活,难道是一个没有幸福感和快乐感的人过得出来的吗?更为重要的是,林黛玉在贾府遇上了与她类似的一大群青年姊妹朋友,在与这群朋友姊妹一起生活的朝夕相处交往中,林黛玉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你看她在赛诗会上屡屡夺冠,在与宝玉和众姐妹的玩笑中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机锋凌厉,往往占上风,她难道没在这当中感到快意吗?她与宝玉在花下同看《西厢记》,她与湘云的诗战和相掐,他与宝钗小性儿的敌意和大气的敬意,她与王熙凤的相互调侃,她说惜春“还要慢慢儿的画”引起的哄堂大笑,她与迎春探春的亲密友好交往等等,难道不令她感到高兴愉快吗?如果是还在苏州,或许就没有这么多这样好的姊妹朋友陪她成长陪她过日子。正因为这样,贾母才执意把她接到贾府来,为的是让她有一个既好又热闹的生活环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父亲林如海才说出“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从林如海的话语中我们也可看出,对林黛玉来说,贾府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包括人气氛围,是比在苏州强得多。贾母和林如海让黛玉进贾府的初衷,绝不是让她来寄人篱下过不幸福不愉快的压抑生活的,而是为了增加她生活中的幸福快乐指数。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实践表明,贾母和林如海的抉择没错。
最令林黛玉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是,她找到了、也得到了贾宝玉神圣爱情的滋润,这是黛玉一生的最大成功!爱情这个东西,一撞上心就让人兴奋的神魂颠倒,嘻笑怒骂皆幸福,酸甜苦辣麻别有滋味。你看大观园那么多的女孩子中,也只有林黛玉才得到了这种最高级的情感享受(邢岫烟是享有婚姻,不在此列),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感享受啊!正因为她得到了这种爱情享受,她才有与众不同的淋漓致尽的扣人心弦的魂牵梦绕的生动表现。她“五内沸然”,顾不得“嫌疑避讳”,“浑身发热,面上作烧”,“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及其当时写就的三首勘称绝笔的爱情诗,就十分典型地展现出了她正在充分享受着幸福爱情的生动画面。客观地说,林黛玉能与宝玉相爱实属不易,无论是机会和条件她都不占优势:同样才貌双全的湘云比黛玉早到贾府两三年,胸前还挂了个金麒麟来与宝玉的通灵配对,机会上就占先了;宝钗不但才情品貌更胜一筹,脖子上也戴了一个金锁,又有王家势力特别是王夫人作后盾,条件上黛玉无法与之相比。黛玉是既没有麒麟金锁之类来显示有缘,也没有什么势力背景。记得宝玉刚一见到黛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一听黛玉说没有,直气得把脖子上的劳什子抓下来就咂,说连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可知不是什么好东西。林黛玉与宝玉相爱,一见钟情,爱得惊天动地,爱得死去活来,纯属缘分,这大概就是曹公神话所说的西方灵河岸边的那回事吧?不管怎么说,黛玉与宝玉不但是真心相爱,而且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没带任何功利的。惟其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爱情,才显得特别珍贵,才特别值得回味,回味起来也才觉得特别的幸福甜蜜。林黛玉正是需要的这种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她才能接受,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使她感受得到幸福甜蜜。
可能有人要反驳我:你把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说得那么幸福美好,那她怎么会“终日以泪洗面”,怎么会“使小性儿”,怎么会“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而且所写的诗词大多是悲伤的意境和格调呢?首先,我并没有说黛玉在贾府的全部生活都是幸福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要想全部生活都幸福就连皇帝神仙也办不到。其次,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比如说黛玉“还泪”、“终日以泪洗面”和“小性儿”的表现,那是有时间阶段的。一是黛玉刚到贾府的一段时间,人还小,心灵脆弱,远离了家乡亲人,人生地不熟,贾府的规矩又多,自然怯生,所以爱哭,不敢多说一句也不敢多走一步就不足为奇了;二是黛玉与宝玉在相互爱慕牵挂对方但两情又还未完全相通时,闹了许多的不放心和误会,这段时间特别爱流泪,特别爱“使小性儿”。她的这种流泪和小性儿,大多都是征对宝玉爱不爱她的不确定性在吃宝钗湘云的醋,在嗔怪宝玉的复杂心情中所表现出来的。待到黛玉侧听到宝玉说的“林妹妹才不说那样的混帐话”和私递爱情手帕题诗后,两情就像堰塞湖突然被炸开汹涌澎湃地相通了,此后就很少再见到黛玉流泪使小性儿了,即使有,也还是因她和宝玉的爱情纠葛。
当然,毫不否认,黛玉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有父母没了无人替她作主的忧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她在大观园有幸福生活的一面,正因为有了她的寄人篱下的感觉和无人做主的忧思,她的诗词才往往蕴含着悲凉的格调和意境。不过想要说明的是,写诗填词是文学艺术创作,作者总要根据所写事物的特性来描绘和联想发挥,再说每个作者有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所写出来的东西也并不完全就等同于作者的身世感受。赏析作品时不能把它与作者完全等同看待,如是那样,那就太绝对化而误入歧途了。
至于黛玉和宝玉最终没能成婚,宝玉被骗,黛玉魂归离恨天,那么美好的爱情被撕的粉碎,的确是令人心恶痛绝的一大悲剧!这是作者深谐悲剧艺术震撼力的杰作,也是深刻揭示那个吃人社会的罪恶之绝笔。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林黛玉在贾府曾有过一段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像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遭车祸死了一样,不能因为这个人遭了车祸就说这个人以前的身体不健康。关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不是本篇所要讨论的内容,就不多说了。
-全文完-
▷ 进入谁解个中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