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得从现在而今眼目下说起,不过,和抓壮丁的王保长王麻子没关系,我说的是爱在学校散步的时候一个小儿指着一个染着金黄色烂糟糟头发学弟的叫“汉奸”,同行众人不禁莞尔,不过说句老实话,那学弟的头发还真的是——很难看。
我实在很不明白现在的学校对小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我们那时候有什么不同,也不知道“它们”(汉奸)在现在的小孩子心目中何解。这个曾经在某个时期的影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大概已经在国人的心目中暗淡了它的色彩,甚至是被遗忘。
说实话,真的很不想去寻根究底,因为结果或许会很沉重。再者,中国人实在很善于遗忘,遗忘了历史,遗忘了何为民族气节,遗忘了仇恨,甚至遗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我们东北面有个被称做“xx棒子”的民族,从隋代起就没少受过泱泱中华的欺负,不过那时候,就如同大人打小孩,打疼了,还给买颗糖吃,表面上还得接受所谓“世代友好”。可是人家只是把仇恨记着,不是记在脑子里,那只会和中国人一样把它遗忘,而是刻在骨子里,只要这个民族还延续着他的香火,就永生永世,一直传承。
而我们呢?我们是如何做的?!人家一个演员做错了事情,就要向全国人切腹致歉!而中国人则大大的表现了一次泱泱大国的气度,只是任凭那个不配称其为中国人的小女人在电视上假惺惺的挤出两滴眼泪就原谅了她!她应该跳进黄河,让灌溉了亿万中华儿女灵魂的黄河水来洗刷她身上的耻辱!几滴眼泪算什么,tmd在那部恶心的肥皂剧里还没哭够吗?她演给谁看!
再来说说儒道,中国文化以儒道传承至今,本来该是培养所谓“浩然正气”却多了无数的市侩。因为中国人早就学会了一个技能,并努力的把它发扬光大,这个技能叫——变通。更有所谓的“穷则思变,变则通”的说法。其实,说白了,所谓变通,无非是嘴上一套,手上一套,典型的市井小人嘴脸。不过这也怪不得现在的人,因为古人早就做好了榜样——一代豪儒韩愈,上得华山,却在千尺幢投下遗书,说什么“浩然正气”,在自然之力面前,吓得跟只被主人打怕的猫一样,缩在角落里不敢行动。可是人家被救下山来,依然是一代文豪,依然是一身“一怒鬼神惊”的浩然正气。
所以我常常就在想,即使是名垂青史的文天祥未必真的就是大义凛然,还不是得“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有多少人,也不过就是抱定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成就了民族英雄的美名,我这么说其实也未必就是不尊重前辈英豪,只是举个例子,只是因为看不惯某些文人身上的某一些东西,就如同清代那个“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我送他两个字——迂腐。
接着谈谈民间文化,中国人向来尊崇读书人,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且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一直都是“学而优则仕”。所以感染了文人的气息,民间的布衣们也学着圣人的样儿,把圣人的话当作教条,于是乎,圣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大家也就跟着念,可是经过了多少事情,大家才明白,其实“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来得实在。那么,现在好了,当我们还扛得住的时候,或者是退无可退的时候,自然得表现一下男子气概,那么就“士可杀不可辱”;而当我们还有别的选择,那么还是服软吧,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还有什么比保住小命更实惠的呢?日后,你照样可以拍着胸脯大叫:“俺是大丈夫,俺能屈能伸!”
最后说回来,还是民族气节,虽然我不知道现在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这些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但是现在多的是哈什么还哈什么的,那么,也就不必去问老师们教了什么,而学生又学了什么,事实都在眼前,就是最好的证明,证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态度都是是多么的不认真。
说句题外话,整天把所谓爱国主义挂在嘴边的人,未必就真的爱国;在世人眼里穷凶极恶的罪犯未必会比文天祥的爱国之心少了一点点,可是,对于现在的那些个“哈什么哈什么”的人实在不敢抱任何人性上的希望,因为他们希望成为我们东边那个“是什么都好反正不是人的种族”的一员,那时候他们就成为了“它们”。而“他们”之所以成其为“它们”,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我在这里写了这么多,其实也不是想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的积淀,只是因为有些“东西”实在看不过眼。说说歪理罢了。
照我说呢,我是闲着没事做,信手胡拈,你笑笑也罢,当真也罢,权做笑谈罢。
-全文完-
▷ 进入rainmapl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