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能怪王道士宇の航

发表于-2010年03月18日 清晨5:16评论-2条

一百年前一个姓王的道士碰巧发现了千年的藏经洞,几个小时之前我碰巧看了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讲述的是敦煌文物的被盗,早些年我也碰巧看过一篇余秋雨先生写的《道士塔》,一切真是碰巧,斯坦因碰巧在中亚等地的探险活动,碰巧发了几次不义之财,从一次次的碰巧,引来了后来人伯希和、华尔纳、奥登堡。这些文物遭受了掠夺在当时来看,真是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将近150平方公里的领土都被列强瓜分去了,那点文物算的了什么呢?节目最后发出此问,那百年前被悄然盗运出中国文物,还可以重回故土么吗?这些可能也不可能,不过那百年来的屈辱史是不能抹杀掉。

节目里首先展现的是一张图片,主持人侃侃而讲,这个人就是王道士,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余秋雨这样写的他,“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听说《道士塔》已经上了中学的课本,也是一件好事,通过课堂在述说一道历史的耻辱,来拨开一段尘封的不该遗忘的往事,让学生心领神会,让学生面对历史能有话要说。

秋雨先生说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不过我要说如果没有王道士,那些贪婪洋人,会更肆无忌惮。首先要怪就是政府的腐败,其次就是洋人的贪婪,偌大的国家都被列强瓜分,那点文物又算的了什么呢?一百多年过去了,日本鬼子赶走了,香港回归了,澳门回归了,还有一些伤口隐隐作痛。外蒙古回不来了,库页岛回不来,还有大约一百多万的土地被割走也回不来了,清政府完全没有能力阻止这一切,还有圆明园都被列强焚烧,化作一片废墟,那点经书子集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王道士的碰巧发到斯坦因的碰巧遇之间长达7年,在7年的时间里,王道士也不止一次求助官方能予以重视,但是却无人过问,比起清政府赔出的银子,王道士换的那点银两简直是九牛一毛。

快来看看当时我们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和那些官员的德行,经书成为行贿受贿四处显摆附庸风雅的玩物,这个王道士连吃饭都成问题呢?王道士,他没有亲人、他狐身一人、他衣食无靠、他人已半百,他换的那些钱除了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来度过残生,他没有用来纸醉金迷、穷奢极侈,他用来清扫洞窟,修建楼阁,架设木架,重新打磨一些比较新的佛像。

如果读过雨果先生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人,一定会记住“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记住他的抗议,记住“两个强盗”的经典比喻,记住雨果的心,记住雨果的良知,记住雨果的愤怒,记得雨果的疾呼,同时也记住了雨果的“抗议”,记住他“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每一次我在文字里读到莫高窟,我都会想到一段历史的忧伤,那更是一段历史的耻辱;不过摆放英美日等国家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那也不是他们的自豪,只要知道那些文物的背后历史,换来的只能是一次嗤之以鼻,那记录的是一段强盗史。

最后想起电影《神话》里的一段台词,“只要是人家的文物,一定要还给人家”,似乎后面还有点什么我已经忘记了,但是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2010-03-1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宇の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一段历史的的缩影投射到个人身上,更是加深了这段历史的悲剧成分。经过作者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莫高窟的悲剧乃是国家悲剧的一部分,错在于历史而不是王道人。

文章评论共[2]个
惜字如金-评论

欣赏。at:2010年03月18日 下午3:43

绿染蝶衣-评论

不太喜欢汉[已过滤**]余秋雨at:2010年03月18日 晚上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