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包着钱的红纸包儿,一件人见人爱的好东西。
它是中国新年的一种习俗。新年到来的时候,长辈把红包派发给未成年的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我们小时候曾经享受过这种待遇。那时,父母亲早早地准备一些新票子,或五角或一元,用红纸包着。待我们围着熊熊的炭火“守岁”守得疲倦的时候,才把那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派发给我们。虽然我们不知道“岁”是什么,为什么要守它,也不知道发红包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总是无限虔诚地等待“岁”的到来,这样我们可以与父亲一同放鞭炮,与兄弟姐妹们一同享受新年的糖果,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父亲从袋子里掏出红包来,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感受新年给自己带来的好运,感受红包给我们打开了收受更多的红包之门。因为第二天就会有爷爷奶奶的红包了,外公外婆的红包了,伯父伯母的红包了……清人吴曼云在《压岁钱》一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就是当时那种心情的最佳描摹。
红包是喜庆时的馈赠礼金,是中国人礼尚往来时的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和谐相处的友好情结。它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关爱,一种婚嫁喜庆“有喜当贺”的礼仪,而且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感恩戴德之情的酬谢。
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红包并不是少年时的红包。很多时候,它不再真心诚意,不再纯洁,不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相反已经被污染了,被利用了,成了民间传说中的孩子们利用这些压岁钱来贿赂恶鬼妖魔或“年”、避免伤害、逢凶化吉的工具。红包已经被异化了。
15年前,我在一个单位从事办公室工作。一天晚上,接到一名领导的电话要我们过去有点事。 这位领导是下派干部,人年轻、学历高、能力强,一到基层,政府就安排他分管城建国土工作。上世纪90年代在地方城建国土是刚刚热起来的重要行业,不仅人才奇缺,就是懂城建国土的人都寥寥无几,从事这项管理工作的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以为领导让我们准备有关城建国土方面功的材料,但到住地后,领导让我们坐下,他拉开抽屉,从老红色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大红色的红包,胀鼓鼓的一包“老人头”。原来,领导让我们来,是要我们做一个见证,要我们把这个沉甸甸的红包退还给红包的主人。他说:“这孩子是不是遇着鬼怪了,拿钱来贿赂,以便逢凶化吉。你们告诉那孩子,我不是妖魔鬼怪,用不着拿红包来贿赂。要取得项目,只要资质具备,平等竞争,不用来这一手的。我的人格是不能出卖的”。后来那位领导挂职期满回省后,从副处到正处到副厅到正厅,一路顺风。我想,那位领导没有出卖人格,他拒绝红包就是拒绝腐败,就是洁净自身,解脱自己,发展自己。
10年后,我的另一位领导岳母过世,前去吊唁之人络绎不绝,虽然天雨路滑,冬雨绵绵,但花圈还是铺满了一大庭院,自然“红包”也不少。事后,这位领导却让秘书照礼单上的登记一一退还,包括单位送的一分不少地退给了红包的主人,并且用粉红色的纸条写上“岳母辞世,感君吊唁,深情已领,礼金奉还”字样。我深受感动。可是后来,我常常看到那位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发火,痛斥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怪现象。那是刚正不阿之火,当然那也是无奈之火。
本人不是领导,当然很难收到红包,但自己有自己的为人准则,自己有自己的人格。领导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总不能为领导丢丑吧。有一次,因为推荐,有人送我红包,欲借我的手给他写一个名字,我怕自己成为人们既害怕又喜欢的“年”,我拒绝了那个红包。可是自己没有领导那么幸运。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拒绝红包,就拒绝了朋友。
所以,拒绝红包,需要正气,更需要艺术,不然就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红包是个好东西,温暖了我们纯洁的童年;红包也是个坏东西,污染了我们的环境。我们衷心希望红包回归到原先的正面意义,让人不再拒绝!
-全文完-
▷ 进入龙溪野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