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有尊严”成了时下网上热议的话题。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屡有精彩的表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世人足够的尊重,找回了往昔的尊严。
国家的日益强盛,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人民就可以活的有尊严,就可以扬眉吐气地行走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活得有尊严,与这个国家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但就人的个体而言,如何有尊严得活着,则更多地关乎人的品质与气节。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身居高位,富甲天下的往往成为最为有尊严的人。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谁也无法否认。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假象,是一种庸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尊严”认知上的误区。居庙堂之高可以活得有尊严,处江湖之远也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在我看来,是否有“尊严”,绝不能只看看这个人是否着美服,居豪宅,乘华舆。也不能简单地听他的豪言壮语,慷慨陈词。正所谓“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士”,“廉者”都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气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的。
要想有尊严地活着,就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试想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如果每天只想着投机钻营,中饱私囊,或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而不思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造福一方,又如何赢得尊严呢?即便有人前呼后拥,有人阿谀逢迎,有人投怀送抱。那也绝对与尊严无关,只能是尊严丧尽。
司马迁遭宫刑以后,觉得尊严扫地,有辱先人,一种刻骨的耻辱令他几度绝望。他在《报任安书》中悲愤地写道“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忍辱负重,就是这样的品质才成就了一部光辉巨著《史记》,司马迁才名垂千古,赢得人们世代景仰。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尊严,我们不一定为尊严而活着,但我们应该活得有尊严,否则与行尸走肉何异?作为草根一族亦不能放弃做人的尊严。“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就是一个人在维护自己就起码的尊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就很好地诠释了维护做人的尊严的原则。我们可能永远都是最为普通的贫民百姓,既达不到“富贵”的程度,也可能遇不到“威武不屈”的情况,但我们同样可以遇到维护尊严的挑战。在是非面前,是颠倒黑白,唯唯诺诺还是坚持原则,保持做人的尊严;在名利面前,是唯利是图还是取之有道。这都是对我们维护尊严的考验。
之所以世风日下,贪渎日盛,与我们每个人对人的尊严漠视不无关系。古之圣贤为了维护尊严可以舍弃生命,而现在的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就可以置尊严于不顾。为了谋取一个职位,可以低三下四地找关系,走后门,自辱人格;为了评上职称,可以摇尾乞怜地巴结上司,讨好评委,就可以假造文凭,窃取他人的学术成果,弄得人格丧尽,尊严扫地。如此种种,实在是可悲可叹。
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必要的时候不惜洒尽一腔热血。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西楚霸王项羽,可能只是一介武夫,一个热血男儿。在楚汉相争的对决中,从强盛到衰弱,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就做人的尊严这一点来说,他却远胜于最终成就一番帝业的刘邦。四面楚歌,但绝非没有生路,可他既没有选择投降,又不屑逃跑。就像唐人胡曾在诗中写的那样“吴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用一腔英雄血染红了“尊严”二字,使这“尊严”二字格外的醒目,格外沉重。所以李清照感叹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是有尊严的,如果丧失了就起码的做人的尊严,与畜生何异?苟且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
尊严是一面镜子,不容别人玷污,自己亦应常思清洁,时时清新明亮,才能光彩照人。
对别人不轻慢,对自己不纵容;不阿谀奉承,不妄自菲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就是有尊严。
【红山飞雪】 2010-3-8
-全文完-
▷ 进入红山飞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