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十月暗香立风

发表于-2010年03月09日 晚上7:32评论-6条

事隔三十年,皇甫德清仍然可以清晰地描摹出第一次踏入沙湾的一幕。

1980年8月3日的下午,皇甫德清走下列车的那刻,就看到一垄一垄的鼓胀人们情绪的绿色。耸立在眼前的山比家乡的山高很多。刚才呆在车厢里那种闷在蒸笼里的感觉,一下减轻了许多,虽然天空还是挂着火辣辣的太阳。他擦拭着冒出鼻尖的汗,立在站台上四下张望,有一种陌生又欢快的心情,大概是因为要见到父亲的缘故吧。

在记忆里,父亲和自己相处的日子一共加起来也不超过半年的光阴。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在济南军区几年,复员到甘肃地质队几年,又到四川江油零一部队。最后随着山区建设的美好设想来到沙湾。

皇甫德清出生在江苏南京江宁县阜西村,村落的附近有好几个兵团驻地。皇甫德清小时候特别淘气,是个孩子王。他手一挥,就有十几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的伙伴聚拢来。放学后,他们常瞒着大人,爬过炮兵团的铁丝网,爬上土山坡,偷看操演兵练习瞄靶射击。每当皇甫德清听到那些子弹“嗖”、“嗖”地穿过空中,就撩拔着内心莫名的惬意,仿佛看到父亲就是这般神勇,扬眉吐气的。

于是,长大了去当兵,成为皇甫德清萌生的第一个理想。79年自卫反击战征兵,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一是因为他的年龄不够。二是征兵的家庭要有两个以上的男孩子。皇甫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排行老二,自然未能成行。始末料及的是,第二年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根椐工厂制度,皇甫可以顶父亲的班。

那天,皇甫德清站在丘陵的高处,再一次眺望了远方的汤山和矛山。就离开了美丽的故乡,开始了异地的求生。

这一年,皇甫德清才16岁。

学徒的生活比皇甫德清预想的要轻松。在老家,他常常帮着母亲侍弄田地,他在场里打麦子的劳动量绝不输给大人。皇甫德清第一次看到这台灰不溜秋的车床时,心里没有一点惧怕。心想,原来自己的工作就是操作这台机器啊。

刚进工厂的时候,李师傅对他的要求只有6个字:多看,多记,多问。父亲离开沙湾时又再三叮嘱,要听师傅的话,要按时上下班,要勤学苦练。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皇甫德清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他意识到要像熟悉自家土地一样先去熟悉车床,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

每天早起,皇甫德清总是比别人提前30分钟进厂,扫地,烧开水,给师傅把茶泡好,将师傅的车床清理干净。李师傅瞅着他如此懂事,人也机灵,打从心眼儿喜欢他。他跟着师傅,鞍前马后,心无旁羁地学习。

有一次,李师傅拿着一张图纸递给他说:“你看一下,看看得懂不?”他接过来仔细瞅着,说:“看得懂。”李师傅诧异地说:“你看得懂?你无师自通哦?”“是啊。”皇甫把自己的理解一点点地边指边讲,还真对了。

李师傅哪里知道,他从初中开始就迷恋绘画,身上有点零用钱,全拿去买小人书连环画。小人书里的故事很精彩,但那些线条的勾勒和走向更为迷人。理解这张立体图就归功于平时的绘制功底了。

不知不觉得,皇甫德清跟随师傅已有两个月了。

入秋的天空,凉爽适宜,就像这简单又纯粹的生活。走在厂区的道路上,皇甫德清闻到一种似有似无的花香,不知从哪里来的,又不知飘向何方。这是什么香味?他没有深究。回到单身宿舍,他拿起心爱的画笔,画故乡的山水。

1982年,皇甫德清第一次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还是一名学徒工,确实出乎大家意外。虽说他在技校学习了半年文化课,又跟师傅干了四个月,就开始独立操作一台30车床了。在一金工,他的出勤率最高,工事高,从不迟到早退,事假、病假几乎没有。在一个18岁也许还称得上是孩子的身上,一开始就显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严以律己。

这种认可来得很及时,让皇甫德清感到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做土地的主,成了他心中的指南针,一种信念,让他照样一天不误地在工厂里,蚯蚓似的向前快乐地蠕动。算是犒劳自己吧,他把积攒的工资寄回老家,让父亲替自己买一块上海生产的手表。

同时,“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也是一种促进,皇甫德清感到自己最薄弱的一节还是在文化上。就自觉申请去学校补习数学,语文,物理和制图。而每次考试,制图都是第一。除了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他也不错过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

那年四川推广强力加工技术切削蜗杆,在乐山设点。以前做蜗杆要几天的功夫,新技术只要半个小时。皇甫德清学习回来就在厂里推而广之,讲课,实战操演。

勤快人的庄稼长得真快啊,日积月累。学徒三年终于转正,他的工资从十多元涨到二十多元。皇甫德清早已是车工当中的佼佼者。在84年的全厂车工比赛中,荣获第一。在87年又获得《高级工车工证书》。

在老家放牛的时候,皇甫德清站在玉米地里曾听到过“咔啦,咔啦”的响声,觉得很奇怪。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那是玉米拔节的声音。世上还有比这直接提升生命的节奏更令人心驰神往吗?这声音真好听。皇甫德清又跑去玉米地听,这就像那收音机里的女评书讲的《岳飞传》一样提劲和过瘾。

不知什么时候,一金工分来一个刚从技校毕业的姑娘,偶尔从皇甫德清的视线里掠过,皇甫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他那封闭得自足自乐的庄稼地并不是一块牢不可破的铁板,一股春风吹了进来,李师傅传来口信,要他周末晚上去他家吃饭。

李师傅待他不薄,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他对李师傅也是毕恭毕敬的。他去师傅家改善伙食也是常事。现在,李师傅在技术上再也没有什么可传授与他的,但是却继续传递着比技术更为珍贵的一种家的温暖。

那个细雨霏霏的日子,皇甫德清走进师傅的家门,发现屋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姑娘,心里没缘由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师娘笑眯眯地走过来,招呼他:“皇甫来了。坐啊。给你介绍一下,你应该认识的。陈英平。”是说有些眼熟,上班的她把头发全束缚在工作帽里了。眼前的陈英平,清汤挂面的一袭长发,自然的垂下,像是变了一个人。你好,陈英平。陈英平突然间红得像苹果的脸,腼腆的微笑着。

这顿饭局是李师傅密谋的相亲宴。

师傅和师娘唱了一出双簧,师傅讲男方的好,师娘讲女方的好,热心的很。倒是两个主角嗫嚅了半天,显得格外拘谨,没说上几句话。但这只是表面的情况,在心中,皇甫德清感到,师傅瓶里的酒,从来没有这么好喝过,就像窗外的细雨一样,沁人心脾,让人舒坦。

夜晚,皇甫德清送陈英平回家,经过厂区,又闻到阵阵氤氲的香味,几乎每年的秋天都会相遇,一转头又不知所终的香。初秋的晚风,将陈英平的一头长发柳絮一般吹拂,她真好看啊。皇甫德清问,这是什么香味啊?她象嘬一口醇酒一样深吸一下,说,桂花的香味,最喜欢的味道。

那夜,皇甫德清撑着一把雨伞,生怕绵绵不绝的细雨把陈英平淋湿了,任凭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露在伞外。微醺的醉意与浓郁的桂花香混杂在一起,让皇甫德清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桂花,桂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1990年,是皇甫德清最难忘的一年。加入中国共[chan*]党。和陈英平结束了三年的恋爱长跑,结婚。第一次荣获厂级劳模。接下来,标兵,优秀团干,优秀党员等称号就一直伴随着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个人头上戴的光环越多,他越会积极努力的工作,虽然对皇甫德清而言,日子从来就不是为这些光环而精耕细作的。

做主地的主,凭的是庄稼人的本色。他轻描淡写说,一个工人,如果你连8小时都守不住,那你还算什么工人呢?有人早退,被领导查岗批评后,总会讥讽的说,皇甫是劳模嘛,觉悟不一样。他听了,淡淡的一笑,从不以为然。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承受别人异样的不理解的眼光。可他还是那个他,不受别人的影响。他的田地,只种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粮食,没有杂草和害虫。

照理说,皇甫德清有很深的机械专业知识,了解备件、异型件、槽辊的加工艺和切屑知识,又经过20型,30型,50型,轧辊等车床实践经验,他对土地的管理是相当出色的,也该松懈一下了,可是劳动模范人物怎么可以停下脚步呢?有时,他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思想压力……

从84年开始,每年党的生日7月1日前,厂部都要准备为党生日献礼的产品。也几乎每年厂部都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

这年,皇甫德清却有了具体的困难,他的右手在前天卡盘时压伤了,怕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领导知道后,让四个工友来协助他,他就当总指挥,他怎么说别人就怎么做。

那夜,他和工友加班加点的做到7月1日凌晨三点钟,疲乏的想倒床就睡。这时,厂房里空荡荡的,喧闹的机器个个都进入了梦乡。为党生日献礼的产品终于出来了,做为一名党员,皇甫德清的心里又是兴奋的,升腾起一种荣誉感……

做为一个人,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皇甫德清常常扪心自问。是衣着的光鲜?可衣服的主要功能就是遮羞和御寒。是年轻时不经意进入老年却负担的身体?可躯体是会消亡的,没有人会长生不老。是金钱的富有?可自己只有庄稼人的两把式,对物质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奢求。那么,什么时候自己最快乐呢?恰恰是心灵的坦然和安宁,才让自己感到幸福。

他想,生活最要紧的还是对人对事的以诚相待,只要自己能舍一己私利而与人相处,别人是愿意与你以心换心的。

有太多太多的事实证明皇甫德清这样的人生态度。现在,反是认识皇甫德清的人,一提到他就会说皇甫啊,这人挺好的。

二十年前,皇甫德清常去大渡河畔写生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衣衫破烂的拾荒老人,心生怜悯。一连几天下班后,就背起画夹去河边为人画像,一张一元钱,换成的钱全部给了那可怜的人。

当红娘,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做调解人,化解家庭的矛盾和危机。

1997年,乐山冶金机械轧辊厂摇身变为乐山斯堪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皇甫进入加工分部工作,连续五年兼任分会主[xi],公司工会委员后,做工友的思想工作,积极反应职工困难,代表公司慰问贫困家庭,为工友的事忙前忙后都是常事。

陈林仁是名起重工,性格内向,工作踏实肯干,他的腿脚疼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仍然坚持上班。皇甫德清劝他去医院看病,他总是拖延着不去,后来才知道他是怕医药费贵,他老婆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儿子靠借钱读大学。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去医院检查已是骨癌晚期。皇甫德清把陈林仁的困境向组织反应后,发动募捐。开始工会,后是分部,最后影响到全公司。爱心汇聚化为一次次的集资,飞到五通桥医院的病床上陈林仁的面前,温暖了他最后的日子。

皇甫德清那普通话里偶尔夹杂点沙湾话的口音,不温不火地讲述里透着一种憨厚。他说,谁没有私心呢?其实在91年就有去党校学习的机会,出来我就脱产了,却没有去争取。我遇到利益的时候,也想为什么不去争取呢?为什么不去私下勾兑呢?这时候,脑壳里就斗争的特别利害,是去做?还是不做?可每次都是让健康的思想点了上风。

万物在日新月异的嬗变。

爱人陈英平早已不是车工,她90年去读电大,毕业后调入动力部工作。97年下岗后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至今。儿子长得比皇甫德清还高,也喜欢绘画。他的学习成绩优异,现在实验中学读初三。只有皇甫德清对自己的工作犹如土地的情结丝毫没有改变。

他从1997年进入斯堪纳公司至今,实现了人身安全、质量、设备事故为零的记录。2001年起,先后五次荣获公司操作能手、标兵、优秀员工等称号。

2008年2月,公司在加工分部推广使用先进刀具。皇甫在自己操作的数控12米车床率先使用先进数控刀具,运用新工艺,成功完成了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珠光体槽辊的精加工任务,比原来提高了30%的效率。

新产品的周期长,回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有一次因用户急需该产品,他与工友们加班加点进行抢制,保证了产品的按时发运,为用户赢得宝贵的时间,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表扬,为分司增添了信誉。

2009年,经公司推荐,又荣誉乐山市劳模的称号。

皇甫德清说,日子每天都是新的,人不能停留在过去。那些光荣的称号仅存在个人的历史上。就像有一面镜子放在面前,不停地去看镜子中的自己,没有什么意义。我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而已。

多么朴素的语言。他从事精车操作30年,纵观他的一生,其实就是平凡人的一生。可那些生命里沁人肺腑的芳香,却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桂花啊,桂花。那金黄色的小花一朵挨着一朵,毫不妖治。平常,藏匿在树叶里,自甘寂寞,没有人发现,也无心去扯人眼球。可那浓郁的芳菲注定要燃烧出灿烂的光华的,于是一不小心,就飘入了无数的心灵创造了自己的永恒……

2010-3-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立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泓清水点评:

好一个默默耕耘的庄稼人!他的田地,只种植健康的食品,
结出的是事业和爱情的甜蜜之果,留给生命的是沁人肺腑的芳香。
文笔流畅,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主题突出,给人启示。
小说不错,推出共赏之!

文章评论共[6]个
一泓清水-评论

谢谢朋友对小说版块的支持,期待你更多佳作!at:2010年03月10日 清晨7:51

立风-回复谢谢清水的赏识,这是第一次写报告文学。 at:2010年03月10日 上午10:08

自在飞花如梦-评论

品读佳作,给人启迪,让人思索,不错的文字,问好作者,期待你更多的佳作!at:2010年03月10日 早上9:14

立风-回复谢谢你,不过自己不太满意的文字。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只是试着走进皇甫德清的世界。 at:2010年03月10日 上午10:11

风撕柳-评论

欣赏精品,问好!at:2010年03月15日 清晨7:01

立风-回复谢谢你,顺祝春安。 at:2010年03月17日 下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