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的第二天,为了体验傣族风情,导游安排我们到傣族村寨做客。
一路上,亭亭玉立金孔雀般的傣族女导游给我们讲解了不少关于傣族的美丽传说和傣族风情,比如,男人叫“毛多丽”,女人叫“少多丽”,这与基诺族的大不相同。基诺族的男人叫“诱惑”,女人叫“迷惑”。而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就是男人“从奴隶到将军”的异域风俗。如果步入成年人的男女在每年一度的泼水节上相识、相知、相恋的话,那么男子就要到女子的家中去做三年苦力,主要工作是到山上栽种五百棵橡胶树,并负责割胶;到山中开挖银矿,并为女子提练打造一条银腰带,三年后,经女子考察合格,就搬到内室去正式结婚同居,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一生吃喝玩乐、打麻将,在家里照看孩子,不用再上山干活了,男人从此就是“从奴隶到将军”了。而那些上山割胶种稻之类的粗活,女人一生会全包下来;如果考察不合格,男子就只好打道回府,再择佳偶,再受三年甚至很多年苦。
导游说,如果是汉人的话,还可以减一年,如果是戴眼镜的话,就再减一年,只做一年的奴隶,就可以当上“将军”了。傣家人最喜欢有学问的人。说到这里,一车人都向我这里看,弄的自己自豪了不少。虽然自己学问不深,但毕竟戴着一副眼镜呢。呵呵。
导游说,中央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孽债》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那首天问式的歌曲仿佛又在耳边回响了起来。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这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一段在火红的年代里发生的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和轰轰烈烈的返城大潮,留下了多少这样让人爱恨交加、生离死别的痴情和孽债?不得而知。
中巴车穿过密密的椰林、竹林、橡胶林、山茶林,在一个傣家竹楼下停了下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原始与现代相结合的富有傣家风情的两层小楼,极像是富人家的别墅。尖顶竹瓦、出檐深远,形如诸葛之冠。底层一楼四面通畅,堆放着一些农家器具和几台农用机械。二楼是主人的起居之所,有木制楼梯可通。从竹楼左侧上去,凭栏可眺全村景色。檐下墙壁上贴满了色彩鲜艳的年画,令人惊讶的是,中间贴的竟是金光闪闪的毛泽东主[xi]的画像,额曰:红太阳。两边对联曰:红日东升山河壮,东风浩荡气象新。右面是毛泽东、周恩来与十大元帅的画像,其他的就是一些企盼福寿双全、鲤鱼跳龙门之类的一些年画,这与北方农村的风格有点相似。在很多人已经将毛主[xi]快要忘记的时候,在这中国最边远的小山村,最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毛主[xi]和老一辈革命家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不能不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时,女主人出门热情地欢迎我们走进客厅,客厅很高大,中有方柱,西、南有木屏相隔,大约是居室。屋顶两侧有通风窗口,所以里面很凉爽。女主人身着宝蓝色底,团花金绣的统裙,耳坠大耳环,脖戴银项链,脸色黑中透红,一口缓绵流利的普通话,依坊间流传的傣家人“二十八的女人像老太”的传说,她的芳龄也许在二十岁上下。遵照导游的到傣家“一脱一摸两不看”的原则,我们每人在进门前都脱掉了鞋子,进门后抚摸了房子中间的叫作吉祥柱的方木立柱,好把吉祥送给人家也把吉祥带回家去。而对于客厅西边的卧室连看一眼的勇气也没有了,虽然颇现代的木屏上贴着一些影视名星、俊男靓女的彩照,因为傣家风俗,只有家人才可进入。外人进入,有可能长留此地了。
女主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围坐在一个上面覆盖着红色绒布的茶几周围,仿佛魔术师手中的道具一般,不知下面会突然跳出个什么东西来。她的妹妹“少多丽”身着白底紫花一袭长裙,怯怯地像日本女人一样跪坐在她的身边,静静地听着姐姐在演说。
“首先欢迎远方的客人,给我们带来了吉祥。”女主人双手合十向我们致谢。之后,女主人给我们介绍傣家的情况和风情。
“我们傣家人过去在解放前过的是极为原始的生活,是毛主[xi]让我们一下子从原始社会步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傣家人十分感谢毛主[xi],十分想念毛主[xi]。”女主人十分平静自然地缓缓地真诚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语,让人想起了在毛主[xi]的命令下,南下解放大军占领云南经营云南的丰功伟绩和共[chan*]党民族政策的英明伟大。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擒孟获,才求得一时边境安宁;毛主[xi]改天换地,让少数民族发生历史性的进步,才有了傣家人长远的幸福生活。饮水思源,不忘根本,傣家人能这样想,真是国之大幸。
“我们这里的风俗与别的地方不同。女子是家庭的主角,男子是配角。女的可以娶男的,男的只有嫁女的。所以,在这里生了女孩最受人喜爱,生了男孩将来要到女人家去,还要五百棵橡胶林的陪嫁。但是男人经过三年的苦力,从奴隶到将军,一生就不用上山干活了,只在家里做饭、照看孩子,打打麻将就行。一天也只给十几元的花销,就算输钱的话,也不会输的太多。而女人正式结婚后,就把所有的累活全包下来了,一生辛苦劳作。所以就有‘二十八的女孩像老太’的说法。”想起这几天不戴草帽,皮肤就被亚热带的太阳晒的刺痛的经历,再想想傣家女人头顶烈日,上山割胶、采茶,下田种稻插秧的情景,深有同感。
“我的毛多丽,还正在考察阶段呢。他平时就睡在客厅里,考察不结束是不能进入内室的。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别人也不能再接受他。我们这里最喜欢有学问的人。如果那位未婚的毛多丽想留下来的话,特别的戴眼镜的有学问的,我可以作主把我的少多丽许给他,还可以免除两年的苦力。”说着,女主人指了指跪在身边的少多丽,弄的她很不好意思,羞涩地向大家微笑。
此时,女主人早已揭开了茶几上那层神秘的红色绒布,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银光闪闪的各种银器,有银耳环、银耳坠、银项链、银碗筷、银首饰、银水杯等。
女主人说:“这些银器都是我的毛多丽自己生产打造的,按照国家的政策,这些都是免税的,所以我们这里的商品比其他地方要便宜很多的。这里所有卖出的产品所得,都交村里,我们一分不留。谁卖的多,谁的成绩就好。在我们这里,最大的官不是村长,而是妇联主任。我还想竞选妇联主任呢。说不定等下次你们再来,我就是村里的妇联主任了,所以我要在这里先感谢你们了,希望你们多给我投一票。”说着,女主人掏出一个记录本来,准备记帐。
天性爱美的姑娘们都争着品赏和购买各色银器,年轻的小伙子们也经不住美的诱惑也准备给未来的女孩子们准备点礼物了,而我们在赞赏了一番,有一个同行者买了几双银筷子和银耳环等之后,趁他们争购银器,我们就出门穿上鞋子,走下楼梯,来到村寨之中,仔细饱览傣族山寨的无限风光了。
来到村头的农贸市场,成群的游客们象饥饿的蜜蜂一般四处寻觅着热带水果的美味,成堆的菠萝、菠萝蜜、椰子、木瓜、火龙果等琳琅满目,价格低廉的惊人,这里不论斤卖,只论个卖, 一只硕大的菠萝、椰子才两元钱一个,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如果能从这里进一批水果,运到北方,肯定能发一笔大财,但导游说,这里只通汽车,不通火车,水果难以运出,所以价格就上不去了。据说,计划要修铁路,但又怕破坏了西双版纳的美丽原始的热带自然风光,真是两难。
临上车时,看上了一种干果,由于言语不通,不知叫什么,样子象微缩版的哑铃葫芦,尝一尝,果肉蜜甜,又有点像烤熟的地瓜味道。导游说,那是坚果。一袋一公斤,七元一袋。于是就买了两袋,预备回家让家人尝尝,新鲜的水果因天气太热无法随身携带,只好作罢。
在离开傣家村寨的路上,望着山上远去的橡胶林,漂亮的傣族导游小姐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惊人秘密,原来她也是知青的后代,而她幸运的是,她的爸爸没有随着返城的知青大军回到上海,而是留在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神仙日子,并担任了村里的村长。她也想找一个汉族小伙子作终生伴侣,不想留在村寨里就这样默默地生活下去……
-全文完-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