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布。刚刚上网查阅了一下,虽然没有查到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却也没有搜到“纲要”正式方案公布。可见现在仍然是在征求意见期。既然是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那么人皆可以表达见解。中国教育现在的确问题很严重,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教育走出困境的途径。笔者虽然算不上有识之士,却也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表达点拙见,希望抛砖引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代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这是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的数倍。其中相当一大部分被日本用在教育上,早在中国人脑后还留着大辫子时,日本就已经开始实行义务教育了。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普遍举办新式西方教育。不足半个世纪,日本就从一个无法与中国比拟的小岛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并且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比日本大几十倍具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中国。甲午战后,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又不足半个世纪,日本又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如果没有国际力量的支持,几乎中国被占领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打击下,日本列岛成为一片焦土。经济几乎回到零。可是没用三十年,日本又开始了经济腾飞。是什么让日本一次次地创造奇迹?是教育。二战后,在美国的地毯轰炸下,日本差不多成了荒岛。同属东方人种的日本正是凭借近百年的务实的义务教育,白手起家①再次崛起的。
西方列强给中国百余年的血腥教训仍没有让中国人全部觉醒。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国人在夜郎自大。以为自己有钱了,有先进武器了就算强大了。184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英国的六倍,天下第一,却屡次被与日本一样的岛国英国打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的武器要远远先进于侵略者②,也是仍然一路溃败。所以今天即便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天下第二也不值得骄傲,不标志中国的崛起。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进入东北。被国民党一路追击,只有数万人退至黑龙江。后来是中共中央英明地在东北进行土改,凡参加解放军的其家庭都可以分得一块土地与部分农具。参军多的得到的土地农具也多。东北人民为了得到当时象征着财富的土地,并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参军,使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扩大为一百余万。为解放战争中中原逐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历史说明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富民。国家是由民众组成的,民富则国强,国民才会愿意用生命去保护即得利益,用血汗来建设自己的家园。而在当今时代,富民就必须兴教。邓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兴教就不能发展科技,科技不发展就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尽管现在财富这块蛋糕分配不均,然而要是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就涉及不到均与不均了。国家要发展,要壮大,加大教育投入是必要程序。可见教育投入很必要。
无论现在是不是国进民退(据说政协委员不承认),改革开放国民的收入增加速度远远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是很显著的了③。有些问题是掩盖不了的,就象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中国城市房价增幅只有1.5%一样,没有人会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最高领导,在“人代会”面对代表们的质疑也不得不以“房价统计方式须要改进”默认了这种数据的准确性缺失。让国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同步增长,才能凝聚民心。中央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今年的两会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国民收入悬殊问题。而和平时期国民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公平才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④,是政策因素之外解决收入悬殊的必要手段。社会中相对低收入的国民是没有幸福可言的。绝大多数的物价,都不会按照低收入标准来定。
我们现在教育公平的上位问题就是:切蛋糕的人先分蛋糕,而做蛋糕的人可能没有机会分蛋糕。至少得不到应该得到的份额。在国家政策调谐的前提下,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是减小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本因素。而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公平是不可替代的程序。要想在社会上普遍提高教育公平度,政府的教育投入同样不可替代。
“纲要”提出的教育经费投入目标仍然是4%,世界平均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贫穷国家的教育投入占4.1%。而我们在打着优先发展教育的旗号下,使出吃奶的劲才喊出个4%来。并且打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幌子,说什么,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前些年被教育实践证明的臭名昭著教育产业化有什么区别。中国现在具备不求回报地办教育的公益投资力量吗?社会办学只能作为现代教育的补充,满足一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国家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办公益性教育,其社会力量办学的收入应该限制在学校运作成本的前提下。并且不能作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必须以政府唱主角,教育绝大部分投入都应该由政府承担。这不仅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结果过去十六七年了,仍然没有实现。即便按上个世纪末计算,也已经超期十年。这大概是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实现的极其罕见的政策性目标。新的“纲要”征求意见稿,居然仍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旗号下把4%作为提高教育投入的目标,到2020年才准备达到4.5%。一些“砖家”居然还摇旗呐喊说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正在奔着世界顶极水平发展,信誓旦旦地赶超美日,长期稳定的高速经济发展,须要高质量的人才,而高质量的教育,是高质量人才的必要保证。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1999~2000年度,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呼吁世界各国,到2000年应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6%的目标。我们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都按世界一流水平确立,教育却要按世界较低水平确立,怎么可谓“优先”发展呢!
所谓国情,不过是忽视教育的一张遮羞布。别的国家我们不去比,就拿印度来说吧。现在由于印度与中国过境冲突不断,并且频频侵犯中国领土。为此一些国人根本听不得印度有什么会比中国强。这种自欺欺人的意淫,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巨大障碍。那些把印度说得一无是处的拥毛的左派们,大概忘了,“伟大领袖”说过要学会向自己的敌人学习。
印度早在2008年人口就已经超过11.3亿,据其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明年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号人口大国。而印度的国土面积只大致相当于中国领土的三分之一,国民生产总值还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一个以中国三分之一大小的领土三分之一的财富,养育着比中国还要多的人口,都能实现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中国的那些“砖家”们还有什么脸再说“中国国情”!
早在2003财政年度,印度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5%。2004年5月国大党执政后,明确提出力争在今后几年将公共教育支出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一些马屁“砖家”为了给“纲要”的4%目标找证据,例出2001年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想用高收入国家教育投入低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数据来证明中国教育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合理性,这纯属脑残行为。欧美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一是人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高(人均gdp高),二是人家的学生数量少,4.8%的教育投入已经使其教育的条件达到现代标准,办学条件高于中国。而我们的教育条件远远不如人家。欧美学校必备的游泳池、图书馆、室内运动馆与健身器材多齐备。中国学校有的连室外体育场地都没有,学生下课要在公路的人行路上活动,图书馆也多是摆设,能供教师使用的都不多。笔者所在的学校,一千多人,学生活动场地连二百米的运动场都划不下。间操时,所有犄角旮旯都得站上人,各班还得多留些值日生。不然做操就得互相碰撞。就这样本市还同各地一样在大量兼并学校,许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数已经达到七八十人,五六十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在首都北京一个小学生每年也要一年三四百元费用,还不能算孩子日常用餐与饮水等费用。
印度基础教育采取的是10+2的教育体系,其中1到5年级为小学,6到8年级为初中,9到10年级为高中,另外11年级和12年级为“后高中”阶段,但只会在一些重点学校或规模较大的学校里设置,这两年一般被看作是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的“预备阶段”。
在12年教育当中,1年级到8年级为全免费的义务教育,9年级以上会收取相应的学费,数额根据印度各邦的发展水平及福利状况而各不相同,具体从每年48卢比到360卢比不等(5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并且为独生女提供直到研究生的免费教育,女性教育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阶段,1年级到8年级,学校不会向学生收取任何学费,教材也是由政府专门拨款购置并向学生免费提供的。除此之外,每位在校的学生每年还可以免费领取冬、夏以及春秋季三套校服。其中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还可以有一份政府提供的2卢比的免费午餐,6年级以上的学生不再享受此待遇,需自行从家里带饭。许多住宿学校的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包括被褥、牙膏、毛巾之类的都由政府提供。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唯一需要负担的费用是每月12卢比的“政府福利基金”(仅相当于印度平均工薪三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学生每年只需要缴144卢比,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30元。此项收费一般也不必再上交给政府,而是学校自主在诸如小规模的维修校舍、举办文体活动中使用。
大学教育,每年每生费用也只合人民币三百元左右。而且国家在教材等许多教育消费上还给予优惠。这是时下中国大学最低学费的1/24。
印度教师的工资收入全部为财政支出,在各行业中处于上游水平。印度普通居民的月收入一般为3000卢比。而像帕瓦尔这样的“老资格”教师每月收入为2.5万卢比左右,而刚入行的教师最低也有1万卢比,合人民币二千多元。而笔者这个站了二十多讲台的工薪收入与印度一个新工作的教师一般多,也是二千多元。
2008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三万多亿美元,而印度则不足一万亿美元。中国现在的国情是完全有能力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教育投入至少应该在2020年达到占gdp的5%。一方面国家发展急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将教育经费提高到5%,至少应该在今年达到4%以上。
新纲要的征求意见稿确立的4~4.5%教育投入标准,即不符合中国继续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使中国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因为中国教育投入的体制性折损,是现有体制下的顽疾,在这种投入下的教育改革,形同无米之炊。教育形势只能在困境中徘徊继续恶化。教育部官员所谓地方政府有的地方教育投入已经达到百分十几甚至达到百分二十几是欺天之说。这样的现象有没有?可以肯定地说是有的,可是有多少?在评论一国教育问题时,使用极个别现象来解释,就象用眼睛健康来证明全身无疾一样,自欺欺人。一个十六七年没有达到的目标,还要继续作为目标努力,纵观哪个领域有如此的“优先”?纲要中提到的“优先”发展教育,仍然是沽名钓誉。教育机会公平的目标就仍然很遥远。国家教育投入是确保国民享有公平受教育机会的必要保障。
【教育理念有待于继续提高。】培养接班人的提法有待商榷,笔者个见这是对教育的理论高度认识不足。与课程改革存在原则上的矛盾。接班人教育是“工具教育”,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都是一种有待于发展的制度。接班人的提法,剥夺了公民作为国家主人评价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观权力。仍然是“民可使由之”的陈旧观念。社会主义被少数人界定成什么样,国人就得按照什么样去做,不能提出任何质疑。所以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死几千万人,能够向中央真实反映情况的寥若晨星。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国人 “愿意并且能够思考”,悲剧的经历就会大大缩短。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不就与中央不谋而合地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基础么。中国的教育应该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真正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勇于向政府反映真实的民意与政策偏差,为政府调整发展方向提供信息反馈。可是我们现在仍然将教育停留在“接班人”的高度,还是前人说怎么做,后人就得怎么做,那么今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靠谁来发展呢?
三十多年前中国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与今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质的差别,应该说是国人的共识。三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让国人思考社会形态服务于国家的概念,当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让我们的祖国深陷困境时,我们的国人仍然不懂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响应中央号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反而顽固坚持从“接班人”的角度抵制改革,今天的惊世成就从何而来!国家的前途难以想象。这样的“接班人”教育越是成功,就越是影响社会发展。所以,与时俱进的作法应该把接班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到国民教育的高度。让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的公民意识深植于国人内心深处,上下一心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
国民教育是现在世界通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使国人素质提高,国民有权随着历史的发展,选择适合本民族发展的道路。我们也是这么讲的,当初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也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可是当时有多少人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得让国民能够并且懂得思考,只有如此才能时刻调整祖国这条航船的航向,找到正确的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拓宽学生思路,明确提高学生的能力目的。可是接班人的观念将这种思考设置了禁区,封了顶。学生只学习思考怎样来完成任务,却不能思考要完成什么任务,为什么要完成任务。就象一个人要跳高,却时时顾忌着被封着的顶撞了头,怎么能跳得起来呢!久而久之,跳的愿望就越来越弱,跳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直至不再想跳,进而丧失跳的功能。这就是过去的岁月,国人不愿意思考,丧失思考功能的缘由。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召开的两会前与网民对话时说,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
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就时下这个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的教育投入目标,无法确保国民受教育机会公平的必要财政投入,也就是无法保障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纲要指导思想关于接班人的理念,无法充分发挥人的思考功能,也就是无法保障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思想自由的权利。因此这个“纲要”距离“幸福与尊严”的目标还存在距离,须要进行必要的修改。
注释:
①日本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前,国民经济还落后于中国,中国进行了十年疯狂的文化大革命,日本把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②甲午战争,清军陆军在朝鲜与日军作战,清军装备有机枪、机关炮,士兵都使用步枪。而日军士兵虽然也使用步枪,可是只有迫击炮。却打败装备精良的清军。因为四支清军,除了左宝贵以外,包括入朝清军统帅,枪炮一响就要逃跑。左宝贵一边抗击日军进攻,还要看着那些要逃跑的,不然会引起全面溃败。黄海海战,清军北洋水师的军舰,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总体上都超过日本海军;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由于都是由海上乘军舰而来,许多重武器都不能从军舰上拆卸上岸,能够上岸使用的重武器不多。当时清军的装备也不再是长矛大刀,与联军作战的清军装备有德制毛瑟步枪,奥制曼利夏步枪。火炮为克虏伯七五炮、克虏伯六○炮、格鲁森五七陆路快炮与过山快炮(机关炮)、克虏伯三七快炮、马克沁机枪。不但人数超越八国联军,装备也远远优于八国联军。联军攻占天津清军火库,用库内清政府花巨额民帑购买的先进武器(数百门的重炮、机关炮、机枪,数以万计的后膛步枪与数以百万计弹药)去进攻北京。
③温家宝在2009年两会前与网民对话时说:居民的收入的比重比较低,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我国的中低收入占大多数,低收入的群体大约两亿七千万,困难群体大约有一个亿。
④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8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