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应对六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口孟龙

发表于-2010年03月04日 晚上10:54评论-1条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山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六个重要问题。

“软”与“硬”的问题

山区经济之所以比较落后,主要是客观环境、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着差距。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困守在小农经济的小天地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又使得发展思路相对滞后。因此,治“软”先治“硬”。路通了,外面的信息流、物流、人流进得来,本地的产品才能出得去。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山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将受到冲击,与外来的新的思想观念融合,才能促进山里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级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城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这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无疑是一次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

“工”与“农”的问题

“工”与“农”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乡问题,也就是在选择主攻方向、选择发展模式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就安化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普遍是三次产业“三足鼎立”,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既便有工业企业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一般加工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包袱过重;山区最大的差距还是工业的差距。因此,山区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农的基础上,实现富工富县;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聚集人气,解决富余劳力的出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国有”与“民营”的问题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步履维艰,难以为职工与群众理解和接受,再加上由于财政困难,不能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安置工人,容易给维稳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需要经济与政策上的大力培育和扶持。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如何围绕财税增收抓经济,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加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过去一讲加快山区的发展,往往局限在“发挥资源优势上”,这话固然不错,但收效甚微。山区穷的原因,一是就资源卖资源;二是因陋就简搞加工。受这些思想影响,山区工业粗笨重多,科技含量低;低值高耗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原因是这一思想忽视了市场要素。也即是说,发展经济,资源和市场谁为依托?应该是市场,而不是资源。这也是“温州模式”的精髓。

没有资源,可以围绕市场需求做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反过来,有了市场,资源优势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形成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

“内”与“外”的问题

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启动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因此,仅仅靠“内”还不够,还需要内外结合、借外促内。通过政策启动、政府推动、特色拉动等形式,在激活本地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造血型”项目,壮大工业,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总量比重,同时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不断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

“上”与“下”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重心下移的经济,需要省、市的大力扶持,必须简政放权,努力为县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和体制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省级财政形势尚好,市级财政基本过得去,但是县和镇的财政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省、市的工作重心要下移,该放的职权要下放,既要把事权交给基层,也要把职权交给基层,县和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上升。当前,尤其要着重解决好县内“条块”的问题,即中央、省属驻县机构与县的关系问题,驻县机构必须贯彻中央、省的有关精神,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孟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奔月
☆ 编辑点评 ☆
奔月点评:

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值得参考。

文章评论共[1]个
我拿青春换大米-评论

愤世嫉俗不好,风花雪月养眼,没事做做广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作品,谢谢啦朋友at:2010年03月06日 上午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