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实在话,我对鞭炮是有感情的。
鞭炮是年的标志,是年的一大景观。过年如果没有鞭炮,那年肯定会索然寡味。记得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只得买200响一卦的小鞭炮。给孩子们也只得10个10个地给。鞭炮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和期待。虽然鞭炮不能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我们去捡别人放剩下的哑炮或偶然断线的鞭炮,然后与小伙伴们到门前屋后、塘前沟边燃放,听那半空中的脆响、塘水里的闷响、泥巴里的钝响,心里也还乐滋滋的呢。后来家庭状况逐渐好起来,过年的鞭炮逐渐多起来、大起来,500响的、1000响的还不过瘾,买卷子炮仗,买烟花,一年一年升级,家家户户户都在比试着谁家的鞭炮放得多,谁家的鞭炮声音大,谁家的焰火五彩斑斓,多姿多彩。总想有朝一日买上千响上万响的鞭炮铺满一地,放出从小就憋在心里的穷气,酸气,怒气。把山村的原野弄得热热闹闹,把山野的夜空点缀得风风光光。
在我的印象中,山村的鞭炮声是很有规律的,有高[chao]有低谷,有舒有缓。有人将它概括为“三个高[chao]两个低谷”。说大年三十晚餐的时候,家家户户把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来,先将堂桌上的香炉搬到院子中央,恭恭敬敬的敬香磕头,让后将准备好的鞭炮与年夜火一同点燃,“噼哩啪啦”开始第一个鞭炮高[chao]。守岁到晚上零点,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的敲响,人们急着第一个迎接新年钟声的到来,于是又把鞭炮燃起。这是鞭炮在寂静的夜空中亮开清脆的嗓门,要喊醒大地,喊暖春风,喊热人心,还有那此起彼伏的光线,一簇簇,一片片,一点点。这是鞭炮的第二个高[chao]。新年初一凌晨四五点钟,这是如果你尚在床上,便听到那鞭炮声由远而近,或清脆,或雄浑,每一声炮响都叫人按捺不住,到鞭炮响成一片,你不得不猴急起床。外面已经是“大盘嘈嘈如急雨,小盘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了,整个山谷间已经就是鞭炮的舞台了。雪花在鞭炮声中轻盈地舞蹈,春雨在鞭炮声中淅沥地吟唱,孩子们在喜悦中燃放烟花,老人们在祈祷中点燃香蜡,敲击阴磬。这是第三个鞭炮的高[chao]。此外,除夕晚上9-11点和初一黎明前2-4点,这个时候人们或看春晚、或喝酒辞岁、或进入梦乡作黄粱美梦,这便是低谷了。
有人说,哪里有炮竹的身影,哪里就是欢乐的国度;哪里有炮竹的嗓音,哪里就是笑声的家园。一截炮竹,一种表达,一种祝福,一种信仰。新年的炮竹渲泄出我们古朴的雅兴,演绎着华夏子孙的情感,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此话当真。
鞭炮与人生同在。它不仅与童心连在一起,与生活连在一起,而且与新旧连在一起。它连接着居室的新旧、岁月的新旧和人生的新旧。在我的老家,生孩子要燃放鞭炮,娶亲嫁女要燃放鞭炮,生日庆寿要燃放鞭炮,起屋上梁要燃放鞭炮,逢年过节要燃放鞭炮,老人百年归西照样要燃放鞭炮。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喜好热闹场面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制造热闹的民族。大凡婚丧嫁娶都要燃放鞭炮。
那年,我到区公所任职,然后便在那里举行婚礼。我开着车去迎娶我的妻子。鞭炮将上世纪的古民居震得哗哗作响,青烟从瓦楞上弥漫,浓浓的烟味儿把古民居里的人儿都熏成了弥勒佛。随着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正式宣告了妻子由姑娘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女人,她从此要为这个家族生儿育女,要为这个家庭辛勤劳作,而我却让鞭炮炸开了男人的本性,承担起了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神圣使命。一年以后,我又扛着一卷大大的鞭炮再次在古民居的上空炸响,从家门口一直响到家里,报告一件激动人心的喜事——家里又添丁加口了。
今年过年时村里的一位老人百年归西,初三的天空还异常阴冷,但是那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和偶尔一声又一声的炸响,送着老人一步又一步地走向人生最终的归宿。鞭炮声是那样的沉闷,天空是那样的阴沉,唢呐声稀里哗啦的与鞭炮声搅合,一派凄凉的景象。
所以有人说,鞭炮是农人喜庆时的一种奢望,是故人临终前的一种遗嘱,是新人入洞房时的一种渴求,是主人修房上梁时的一种祈盼,是孩子过年时的一种梦幻。没有鞭炮的日子总是像打不起精神的汉子,暮气沉沉,死不溜瞅。没有鞭炮的节气,总能感到万户萧疏,厉鬼歌唱。
此言不虚。
(二)
说实话,我对鞭炮是有些想法的。
鞭炮自从来到人世间后,它在给人们带来喜庆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不愉快。据书上说,鞭炮是因一种叫“年”的怪兽而诞生的。起初纯粹是为了驱赶这种叫“年”的怪兽,逐退瘟神恶鬼,后来不断发展为喜庆活动之必备,中国人不可或缺之物。
但随着鞭炮用量的增大和日益深入中国人的骨髓,鞭炮带给中国人的不安也日益显现。
因放鞭炮而引起的受伤和火灾屡见不鲜。记得央视大火,就是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一场大火一个多亿的大楼化为乌有,还有那么多的人因此而受到牵连。民间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的伤亡事故,更是数不胜数。有炸破了脸的,有炸断了手的,也有用吸着烟卷点炮仗,一慌神把点着的火爆噙在嘴里的……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东流鞭炮燃烧事件,一场大火将刚刚建立起来的鞭炮厂化为灰烬,将从业工人炸得面目全非,一个本欲冉冉升起新兴企业从此销声匿迹。
今年在县城过年,鞭炮把这个县城煨得乌烟瘴气,闹得没日没夜。特别是大年三十夜晚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闹得人不得安宁,四处是烟火味,路灯被烟火熏得半明半昧。早晨起来门口的过道上、树荫下,到处是红色的炮皮。樟树的叶子上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小孩子大年初一随口胡凑:“大年没睡好,处处鞭炮吵。家家过大年,户户得烦恼。”
前几年,县人大作出决议,禁止在县城主要街道燃放烟花炮竹,我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确实也好了一阵子。也许那时全国有很多城市禁放鞭炮,大气候使然。可是,随着一些城市对放鞭炮的“解禁”和“限放”,那决议也就灰飞烟灭了。有些执行机关甚至当面在大街上,燃放烟花爆竹,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50303班ccc小组对中国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烟花爆竹给人类带来的灾害,进行了分类,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予以说明。在伤亡事故方面,2004年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七),全国因烟花爆竹发生的火灾达到7117起,占全部火灾的41%。2005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606人;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350起、造成损失18311元。2002年8月4日14时45分,江西省上粟县上粟镇发生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死亡27人,失踪1人,伤26人,3幢五层楼房1幢全部垮塌,两幢严重受损。2004年10月4日,广西浦北县白石水镇长岭烟花炮竹厂发生爆炸,爆炸共造成24人死亡,28人受伤。在环境污染方面,不仅有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而且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2005年春节期间,哈尔滨市环卫工人清扫作业量比平时多了3倍,平均每天拉出60多车鞭炮碎屑,重约30吨,仅大年初一就拉出鞭炮碎屑近90车。在资源浪费上,2006年春节北京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人占62%,人均消费477元,当年北京市花掉46.76亿。照此计算2010年全国仅鞭炮消耗就有3844.62亿元。
当你看到如此严重的伤亡事故、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如此严重的资源浪费,你还敢极力鼓吹鞭炮声声、让年的气味更浓一些吗?你还忍心像浏阳一样创造23公里的鞭炮长阵,一路放过去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吗?在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如果任由伤亡事故、环境污染、资源浪费3大危害继续危害人类,那些珍惜生命、珍爱生命、低碳排放不就成了空话吗?
(三)
其实,世界万事都有个“度”。掌握了“度”,对大家都有好处;超越了“度”,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度”上“度”下,是一方不同的天地。
我们的鞭炮祖师李畋曾潜心钻研《荆楚岁时记》燃竹驱崇避邪之记时,发明烟花爆竹。他虽然为世界创造了不尽的财富和永恒的文明,功照千秋,福泽万代,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火药的发明,鞭炮的创造,给西方提供了杀人武器,让列强用火炮炸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殖民地,有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国人无限光大了烟花爆竹的燃放,不仅造成了伤亡事故、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而且让国人沉湎于鞭炮那一声声爆响,那心灵的一时愉悦,一种“空想”,一种阿q式的自我陶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水脏在倒水的同时,也把“孩子”给到了,不能因噎废食,只能正确对待。
当我们在制造鞭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更要考虑燃放者的安全。安全是第一重要的大事。没有安全感制造者能安心工作吗?燃放者能放心使用吗?当然不能。因此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把安全“因子”渗入每一个鞭炮之中。要考虑鞭炮的安全分级问题。安全级别高的鞭炮,尽量少生产或者不生产。这样,在喜庆的时候,就会减少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避免一起又一起的“乐极生悲”。
当我们在燃放鞭炮的时候,既要考虑自身的愉悦,更要考虑他人的痛苦。鞭炮声声乌烟起,环境噪音无限制。星星之火惹事故,心脏病人到死期。如果我们都遵守《噪音污染防治条例》,遵守社会公德,在一定的范围、固定的时段、约定俗成的活动、适当的数量等等方面有所控制的话,传统的传承有了,喜庆或悲悯的气氛有了,个人欢欣或悲痛的心理也满足了,他人没有因你而成为地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我曾经到广州处理一起事故,在白云殡仪馆,看见广州市民送走离开人世的市民,并没有噼里啪啦放鞭炮送行,但气氛却异乎寻常地肃穆,整个殡仪馆前面路上,一派凄凉,达到了送走故去的人的效果。
当我们在举行喜庆活动的时候,只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一下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不安,就会涌现一种自制的情绪,就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要我们记住燃放鞭炮会造成伤亡事故、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与当前提倡的低碳排放格格不入,我们就不至于放纵自己的爱好,没完没了地燃放鞭炮,把狭小的空间闹得天翻地覆,最后乐极生悲。
鞭炮声声声几许。让我们在文明、环保和祥和的鞭炮声中,走向更加幸福的明天吧!
-全文完-
▷ 进入龙溪野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