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腊月二十八柳絮如棉

发表于-2010年03月01日 晚上7:47评论-2条

我醒来的时候,望着那水红色的窗帘变得比昨天亮了些,室内的温度比昨天冷了些,这是夏历农历腊月二十八。这意味着我跟妻子要到丈人家,一年回家一次,总得去看望两位老人。在我老家一年三节都要给丈母娘送节礼的,这节礼中应当有肉有鱼,有酒有糖的。

穿好衣服,我拉开窗帘,原来下雪了,外面除了银白,就是苍灰。银白的雪没有将苍灰色的杂树裹严,倒时把大地给盖紧了。雪当然是个好东西,瑞雪兆丰年啊。

公鸡缩在樯角打着鸣儿,小黑狗在院落里玩着雪,似乎这自然给它们带来了不同的心情。公鸡或许因为寻食困难而怯缩,但它的敬业精神是可贵的。小黑狗不愁吃,快过年了,多少它都能见点荤腥的,所以它有兴致在那儿玩雪。

父亲也起床了,他拿着竹扫把和木锨在院落里开始扫雪。那工具与地面的摩擦声,让我对童年多少有些追忆了起来。那时的雪比现在的雪多厚个几层,那时的雪比现在的雪要白要洁净。似乎这雪跟我的内心一样,越来幻想越少,越来思想越污浊。

一群孩子在麦田的雪地里,放肆地玩耍着,你奔我跑,你吼我跳,你追我逃,打雪仗、滚雪人都是那样地天真和生趣。笑声可以萦满整个村庄,整个麦田,整个树林,整个冬天。雪的清净,就如同孩子们的心灵一般,美好和纯真。我们会念着语文书上学来的“头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我们还会学着收藏雪,用瓦罐塞得满满一罐;我们还会照老人们说过的“滚雪球”那样滚雪球,老人们说雪球不能滚大,而我们却偏偏地滚大,大个子的雪球可以证明我们的能耐有多大,但我们无法理会,老人们嘴里的“滚雪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母亲熬的稀饭里有白色的米和橙色的甘薯,妻子打开豆浆机开始研磨豆浆,快要出嫁的妹妹抱着小女儿在逗她乐,小女儿跟着我和父亲在院落里打扫雪。雪扫完后,水泥地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雪敷在同样薄薄的冰层上。这样的分工也许是最合理的,特别是小女儿在扶着父亲的木锨把上,欢快地推着雪,这让我嗅到一个温馨的家所散发出的甜美的味道。

藕庄的电话来了,问今天是不是要过去一趟。妻问我,我说去,怎么不去?妻说下这么大的雪怎么去呢。我说骑脚踏车。妻说你在贵阳几年没骑过了,能掌稳把不,她似乎在怀疑我能不能带动她。

大女儿好不容易被劝在家,小孩子总喜欢吃的。妻说藕庄有超市,说我们是去给她买火腿肠的。大女儿点点头说,你别忘了给我带个鸡爪。妻说,红烧的,装在袋子里的,是不?大女儿乖乖地点点头。三岁的孩子,似乎像个小大人,那面庞充满了活力,几乎是成熟的感觉。也许,她就是我的骄傲。她跟我妻说,妈妈,我在带妹妹,我哄她玩。妻抚着她的小头说,真乖!

公路上二面整齐地排列的白杨林,高高的厚厚的林子,将公路挤成了一条线。我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缓慢地移动着,妻坐在后座上,用双手环着我的腰,说好浪漫。我说是,跟电影镜头一样。白色的雪路,幽静的林子,一条线在延伸,雪后的太阳红艳艳地悬挂在路的前方。我们朝东行去,走快到杨湾桥的时候,路上竟然连一个人影也没了。我的心境突然廖阔了许多,我也说真的很浪漫啊。想想我们认识到现在,竟然一次这样的感觉也没有。我说,以前我们没有花前月下,现在也不比玫瑰奶茶带来的感觉差。妻子说,什么花前月下的,还风花雪月呢。就在这条路上,我忽然感觉,我很幸福,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俩最亲最近。

妻子是秋天从贵阳回老家来的,这主要还是为了小女儿出生的事。在家里有母亲照顾,比我要周到些。再者我跟父亲在贵阳都是朝出晚归的,有时连做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再照顾一个产妇和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妻子离开我的几个月间,我的孤独可以说天天都有,也正是因为这些孤独,我的向上的心理才更加强烈。妻子离开贵阳后,我的长途电话多了近十倍,话费总是不断地续交。我知道,她在老家一样也很孤独,纵然是有两个孩子和两个母亲的陪伴。她在短信里不会说孤独,也不会说想你,只说,你在外面小心点。这样的短信和话语,算是通过空中讯号传递。她那些单调的言词,不仅不让我心烦,反而让我更加热爱。如果听不到这单调的言词,也许我会感到不安。

过了杨湾桥,妻说我带你一段。我在车上笑了,我说你能带动我?她说没问题,天冷,你得让我蹬两下,身上好暖和一下吧。我更加笑了,因为她也会说两句不古板的话了。

她带我显然是不吃力的,不过,也不怎么快活。路上的雪虽然被车辆给轨板了,但还是滑的。即使蹬不出汗来,也能悸出汗了。我坐在车后座上像呆子一样,一点也不感动弹,生怕自己动一动,车把也会跟着动一动,车把动一动,妻子的心自然也会动一大动。妻说,路滑,我水平有限,也可要不乱动。我说,我哪里敢动,不对,我应该感动!不感动不行,敢动也不行。我说,嗨,难了,你说是动还是不动?妻说,什么动不动的,你给我老实地坐好了,车子倒了,我不负责。妻就是这样一个单调而又简单的人。

一路浪漫忽然就没了。到了藕庄,我心里忽然想到节礼来了。在一个超市的门口,我说,给叔叔和婶子买点东西吧,算是送节礼了。岳父和岳母都比我父母小,因此我叫他们叔叔和婶子。农村的口语是“阿叔”和“阿婶”,我也曾想叫他们“阿爸”和“阿妈”,但就是没改得了口。说心里话,我真想改口,可不知这口何才能改得了。幸好妻子不怪,不然,我这口就得被逼着改。

农村送礼很简单,几袋豆奶粉,几包糖果和几瓶酒就够了。妻说就是不送,也没人会说什么的。我说得送,这一年三节,才送一节,再不送成什么话了嘛。想到这里,妻子忽然想起父亲从贵阳带回来的两瓶“茅台王子酒”,我说是啊,怎么也得带一瓶给叔叔喝啊。这样吧,明天再来,来的时候再带来。

藕庄以前是“乡”,后来韦集村发展起来改为“镇”后,这里被迫改为了“村”,称呼改了,但街道还在,只不过发展慢了许多罢了。据说是因为这里离交通要道有些远,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当官的腐败,至于背后到底怎样我也不想刨根问底。只是看到老敬老院、老信用社、老粮站变得那样荒凉和颓废,看到赫赫有名的“藕庄中学”变成了垃圾破烂房,心里自然有些失落。因为我们曾经因为“藕庄乡”而骄傲过,毕竟曾是我们那个庄是藕庄的辖区,我们曾经以这里为中心。小时候我跟父亲来这里交过粮,来这里取过钱,我也跟同这来里比过赛,考过试。这里逢会的时候,有精彩的马戏表演,有琳琅满目的大都市里才能见到的商品……世道总是这样的,有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如此朝气蓬勃的集市,十几年就变得这样冷清萧条,这让我不由在内心中感到惋惜。也许,人生也会如此罢!

中午在岳父家,我跟妻子一道下厨,她配菜,我炒菜,虽然我们是亲戚,但我们总感觉这里也是家。在我的心里,哪里都可以是家。过完春节,我就要带着一家人一起到贵阳了。心里总会有些依恋,岳父岳母待我像自己的儿子,我怎么能在这里把自己当客人呢?妻的妹夫管他二老叫“阿爸”“阿妈”,而我不是,但他们不计较这些,我的心里不是感激,而是感谢他们能如此宽怀。在老家,我所感受到的人情总是那样暖人心怀的,而在外地,心里总是充满着警惕和不安。这不是源自职业的忌讳,而是源自于许多异样的人文和环境。一方泥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具备一样的情感。心与心的交流源自己这泥土,泥土的味道便能区别出人情的味道。我的根是扎在这块土地上的,哪怕枝叶伸的再远,也离不开根的交织和缠绕。莫说我对自己的岳父岳母这样的亲近,就是对老家的邻居也是如此。

雪后的天空如水洗一般干净,一丝云彩也见不到,北方的天气本是如此,北方的阳光也是如此。饭后,我跟亲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嗑些瓜子,拉几句家常咶儿,也有些做饭晚的人家,锅屋的烟卤上冒着烟。这烟持续得很长,说明饭菜不再象过去那样简单了。这饭菜的多少,跟烟的长短是有直接联系的。这烟的长短,与现在农村生活的好差也是有直接联系的。是的,快过年了,这太平日子里的年味是哪样的浓烈。虽然现在过年没有以往那样热闹,但这说明一个问题,农民也忙碌起来了。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做建筑活的做建筑活……没有谁再会像过去那样,一天到晚没事干,净想起一些热闹的事情来,比如说打牌、聚在一起乱掐、下田哄野鸡等等,这些打发的时间的事儿,已经成为农村的过去,它们只能写在活人脑中,成为百年后就会被遗忘的历史。

下午回家,路上的雪少了些,行人多了些。依然,我能感到十分浪漫,早晨来时迎朝阳,下午去时迎夕阳。一组组城市罕见的画面,被大脑编码、储存。这路以前是泥水路,现在是水泥路,路上有了电动车、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我说,如果我们将来在贵阳买车了,也在这条路上开开,尝尝那味道。妻说,不好,还是自行车好,能锻炼身体,也安全。前面有辆奥迪开过来,妻说停下来让它先过。我说不,它应当让自行车先过,这么冷的天,它有空调,自行车没有。可是那奥迪显然没让路的味道,而且一个劲摁喇叭。妻哼了一声,有辆奥迪就了不起了?我说,这不怨开奥迪的人,只怪修路的人,三米五的水泥路,是跟不上这个时代发展的速度的。轿车没有让人力车,人力车自然也不会让轿车,按理开轿车的人比驾人力车的人更懂交规,更懂文明行车吧。好歹我的车技还好,好歹轿车给我留够了会车空间。这也样合理,如果一辆奥迪开一路停一路也合适,如果一辆奥迪开一路,让一路的两轮车都停也不合情。路虽然窄些,但大家都能理解和谦让一下,也是可以走下去的。

披着雪的村庄,夕阳,白杨林,雪原,村道,行人,车辆……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农村也会变成城市;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城市也会羡慕农村;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城市和农村可以成为同胞兄弟……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一切都是美好的记忆,一切又都是美好的归宿,一切的希望都能成为现实。

再杨湾桥的时候,妻子还要换着带我。我没答应。妻依然搂着我的腰,将头贴在我的后背上。这多好,在一条路上,两个人,顺利地来,顺利地去。从早晨到傍晚,一切都是美好的,这种简单的幸福,这种平凡的甜蜜,早已将平日里的磕磕碰碰掩盖。这样很好,但愿我们的人生都能这样,多些幸福和甜蜜,少些烦愁和忧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絮如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腊月二十八是年前一个送礼看亲的日子
文章的内容和文题一样平素实在
准确的语言,干净的描述,形象质朴的情感
无处不予人心动的美好

文章评论共[2]个
致龄-评论

温馨、甜蜜。羡慕之极!问好朋友。at:2010年03月02日 上午11:37

北飞的大雁-评论

问好了朋友,好温馨,好浪漫呀!at:2010年03月02日 中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