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江湖人”,到一个“株机人”;从遇见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到成为无所不谈的同事;从一名生疏的“学徒工”,到一名熟练的操作工。在这里,我成长在第一生产线中。如今的每一天,需要加工的产品,可谓应接不暇,再冠以“加班”的名义,已是记忆里的事情。现在,当没有了师傅的指导,我努力地去雕琢,也可以加工出令人满意的“艺术品”。
10月20日的下午,我第一次进入电器事业部,来到了机加工车间。班长引领我,沿着一条绿色通道一直向前走,他手指着右边,机床前,是一个铅灰色的背,一个师傅正俯下身子工作。班长对我说:“这是胡文高师傅,你以后就跟他学习镗床。”我看了一眼,朝他叫了声:“师傅。”他点了点头,眼睛没有离开正在加工中的产品。
一进一退,一上一下,师傅熟练而有节奏地操作着镗床。他双脚半蹲,右眼紧闭,左眼,看着透过孔径,一直到机床的导轨。左手轻轻的摆动着产品的平行度,右手扶在刻度盘上,慢慢进刀。我环顾着机床的四周,对这种未知的难题,产生了莫名的好奇与担忧。不禁问道:“师傅,镗床难学吗?”他原本严肃的脸,立刻露出了笑容,“呵呵,说难不难,只要你认真学!”
“你先把产品架上的所有产品的毛刺打完。”师傅说,“会吧”。
“哦!会啊。”我没有拒绝,但是很不理解,觉得师傅好像看不起我,让我打毛刺,这点小事,根本就用不着学。我是想学技术来的,可让人看了像打杂。当时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只是勉强服从了。
拿出锉刀,我委屈地埋下了头,开始急急忙忙打毛刺,出了一身汗,不一会儿,毛刺就全打完了。师傅检查了下,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拿过我手中的锉刀,重新开始打毛刺。
我很纳闷:“师傅这是为什么呢?”
“打毛刺,是为加工时做的一个准备工序,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把整个产品上的所有不平整的地方锉平。否则会影响产品尺寸的控制。你看这上面,还有很多焊渣,非常容易磨损刀具。站在岗位前,我跟师傅学到的第一种知识叫认真。
忙碌的时光接踵而来,师傅手把手的教我,我循序渐进地学会了量具的使用,产品的装夹,夹具的校验……依稀记得两个月后的那天,师傅恰好不在,我满怀好奇地拿起了产品,开始尝试着加工,那是一件“底架轴承管”。按照师傅平时教我的方法,首先检查夹具是否有变动,拿千分尺校验量具,然后把“底架轴承管”装夹在夹具上。准备加工。
镗孔对刀时,需要敲刀至标准尺寸,这是最难的,我学着师傅平时用的力气,拿起“衔铁”去敲刀,可是敲了好几下,好像没有太多的变化,心想肯定是力用小了,我使力一敲,试镗削时,孔径却过大了,差点就废了,我取了下来,急忙又换了一件“底架轴承管”重新对刀……连续换了好几件产品,试镗削才至标准尺寸。
终于加工出来了,我正处于喜悦之时,师傅来了,他测量了下说,尺寸是合格了,但是你把能试镗削部分的产品,都镗了,如果只有一个产品呢, 那怎么加工,不是废了吗?我低下头,愣了一会儿,深知自己技艺水平,还有待提高。
“你在对刀一次,师傅说,”好,师傅的左手抓在我的右手上,开始敲刀,注意听声音,要能听出敲刀的声音,大概能产生多少量,敲刀之后,要用镗刀在孔内,划上一刀,你要能准确读出,孔内镗刀,进入的深度,尽管里面是没有尺寸的。这个就是孰能生巧,需要不断实践练习的一个过程。
三个月后,我不负师望,通过了车间组织的镗床转正考试,拥有了自己的岗位。投入是一种忘我的陶醉,我在岗位前,灯光下,认真的加工着每件产品。我不在简单的满足于产品的合格,我在用心把我心中的艺术品,渐渐雕琢的趋向完美,我取长补短,反复自问,不断学习,力求上进。如果我平凡的身影,曾掠过您的脑际,那就是正在生产一线中成长的我!
-全文完-
▷ 进入心花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