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语棺木
棺木最讲究的是根筒,因为根筒是做棺盖。一个棺材的大小与好坏多取决于棺盖。当然,好棺木还需有好木匠。好泥巴打不了好灶,就是因为遇上了手艺差的人。但手艺再好的人,如遇朽木不可雕,也没办法。所以,棺木,作为人死后入葬的“老家”,是需要讲究大小与质量的。为此,黔地有条件的人家,为父母购买棺木,非要本地杉树不可。因为本地杉木质坚硬,刷好土漆,装敛入土后,不易腐烂,有利于死者“阴庇”后世子孙“灵性”的发挥。更讲究一点的,还需要这树是会结果的树。杉树果如汤圆大小。种子成蝙蝠状,抱成圆圆的一团。种子分散开去,遇上条件适合的环境,可各自发芽生根,奋发向上。
然而,十马九不全。有些棺木,不论你从哪个角度上看,其外表都很中意。心为之一热,便花大价钱买下。结果,砍伐后,按尺寸要求截成段,才发现树心有空洞。空洞大的,有经验者,敲之听音,可辨之。空洞小,能补的,倒还不错。但不管空洞大小,遇之,心常会由热而冷,有如从灿烂的阳光下突然跌进云遮雾绕的冰冷世界。因为空洞多在根简,一旦出现,则等于宣告此对棺盖的“死刑”。为此,我与当地百姓聊天时问其中原因。一位古稀老人告诉我说,空心的杉树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一是颜色泛白,像营养不良的小娃娃;二是这种树多生长在森林之外的私人土埂上。地中因为常种植这样那样的庄稼,蚂蚁多。特别是黄、白蚁,容易蛀空树心,以树心为巢。
棺木除空心此,根有凹槽,树体不圆泛的,都是小事。因为只要尺寸足,做双棺,“迎头”皆可人工修之圆之,令人爽眼。
我给父母购买的棺木就属后者。除有一巴掌宽、两尺高的凹槽外,通稍圆直得狠。我请人砍倒、解好送到老家,已是正月十六凌晨时分。父母看后,问这问那,非常满意。父亲本来在城里和我们生活,知道我要砍棺木回家,早早的就回家等着。
这次砍伐棺木,算是顺利的。先是把根刨开,然后用斧头断根。同时用绳索系于树的高处,拴于上方树木要,以让树倒时能向上方。按一般情况,树根折得差不多时,需要多人在上坡拉绳摇之以放倒。然而,我请人砍的这棺木,当根砍得差不多时,一阵东南风忽然大作,这棵四尺大小的杉树便在瞬间向坡上倒去。然后丈量、截简、剁根,将成筒的树干推滚下坡,抬上马车,拖到电解锯场。解好,上车,回老家。
有所感慨的是这棵大树下那两棵健壮的小树,被告我请的人挖坏并丢弃了。在他们准备挖的时候,我提议让他们不要损伤小树,挖取栽在适合的地方,几十年后,又是两棵大树。帮忙的人说,林改后,这山坡是个人的了。山是人家的,栽了白帮人家栽。没必要这样。我无言以对,随他们怎能样处置,只要为我完成任务就行。因为树长得好,也要会砍。否则,对于棺木下料,影响不小。树好,会砍、下料时考虑恰当,合棺时,木匠手艺娴熟到位,便会造出一对入眼满意的大棺材来,让父母看了开心。因为人老了,对于“老家”的好坏,是那样重视。对于子女孝义、经济条件也比较好的老人来说,似乎这棺木的大小与好坏是一种待遇,一种价值,一种身份。只有这样,活着的他们看到后,才会感到百年之后的“入土为安”。其实,这不过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的一种观念罢了。人死了,人生的旅程结束了,生命消失了,还有什么讲究可言?人死如烟灭啊。
如果有一天,世上的人,都能重生不重死的活,人类就真的进步了。就不会出现父母在世时,不尽孝道,死后却三牲敬供,香火旺盛,大操大办的情境。在这方面,有的伟人做出的表率,立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让自己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让后世思之鉴之。然后,我们很多不科学的风俗传统,总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根深蒂固的延续。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