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种顺从,像蝉必须在夏天鸣叫,像佛曰轮回。
可是顺从好累,疲惫还无法反抗。你若反抗生活,生命就抛弃你,至少让你凋零。
学生的生活就是一种单调。在单调中我尝试过了范围内的所有张扬和沉郁。所有色彩,所有情感的伸延,但我终觉无味。我是懦夫,陷进生活的软陷阱,只有幽怨没有反抗。
我开始崇拜,崇拜那些农民起义和割据势力的领袖。 他们成则英雄气轩,败则一文不值。但至少他们血液还没有凝固,精神还没有停顿。他们是活着的,而我只是一潭死水。不起微波,没有河道。
太多人说过我文章的基本总是一成不变的黯淡,说我其实可以投身光亮,只要去拉开那幕厚重钝垂的帘。我想他们错了,黯淡是因为希望太久都心力枯竭了,因为将阳光想象得过于炙热以至于伤了自己。这才有了死灰的沉,死火的静。
生活是一种顺从,从不能随心所欲。我可以对敌人笑,我可以掩盖痛心敞怀地绽颜。可那太假了,仿佛看破红尘还要戏弄凡夫俗子。虚伪的东西人人生恶,何况我也并未看破红尘。
红尘尽头,只代表生命的终结。既然都机关尽知了,还玩这游戏做甚?可见满面清高的人并非看破红尘,只是演绎虚伪罢了。
对生活的顺从并不是浑然一体的顺从,而要分散到细枝末节的琐碎,才叫人纠结。生活让人迷醉。有迷有醉便是混乱,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片混乱。朋友、家人的争执误解都让人累。那些本可轻易化解的混乱只因一时的坚持就使气氛僵冷难化。但可惜的是,人人都有一口难咽的气,虚伪的尊严。
生活就是太琐碎了,喜怒哀乐,春秋冬夏,柴米油烟,爱恨聚散。太琐碎了才让人困惑,才让人躲不过细枝末节的毁灭。
我是个不哀于解释的人,我的解释总起到相反的作用。然而不解释又要滋生太多的误解,环环相扣,到最终成为死结。因此我用“解释”一词将身边的人作了归结。不用我解释便可与我相安无事的人站在此岸,让我百口莫辩让我有理无法言说的人站在彼岸。然而作了归结才发现这是一个残酷的划分。因为此岸的人总是流失,而彼岸的人却数不胜数,要将那岸都踏沉了。我才开始叹息,叹息“难得糊涂”的确难得。而我将一切变得泾渭分明最终都只让我石沉大海,灵魂不归。
前两日,又重温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那个书中隐约透着张爱玲影子的白流苏。她被细枝末节催残得不堪一击。离婚,往回娘家,专门负责讨嫌。冰冷的话过肠过耳,而她却无能为力。这就是生活,不能对每个人面面俱到。而那个牺牲品在不同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轮番扮演。这角色,曾是白流苏,也曾是张爱玲。
现在,我放下张爱玲开始看苏菲。一个陌生的人与她用信件函授哲学。苏菲在看到史上众多哲学家对于世界产生,世界组成轮次作答后开始对生活的细锁之事漠不关心。仿佛心宽大了,便不在担心尘埃的四散。但其实,哲学是一种麻醉剂。人都痛到透支了才找些空洞的问题去占有吸引力。比如,“你是谁?”
哲学关心物质与意识,而生活也是如此。却为何对情感的刺激程度相去甚远呢?还是因为生活锁碎,每一件事都是无数的问题,问自己,问命运,问缘分,问对方的心,问每个细节的寓意。那么哲学呢?只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要么物质为本,叫作唯物主义;要么意识主宰,叫作唯心主义。多空泛的名词,你听后心都不加颤动吧?
而生活有别于空泛,太细微了,太真切。你无法逃避,只能顺从。而顺从背后却隐藏这多少毁灭?都是细枝末节所造就。
-全文完-
▷ 进入和平的战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