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骨原本是不相干的东西,想来那无形无影的风原本也是没有骨的,但不知是哪位聪明人竟然让风有了骨,让这个词语刹那间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魏晋时代的文人是最有风度的了,吃点毒品,把自己搞得昏昏的,吹点牛,再做点惊世骇俗之举。比如刘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刘伶一直纵酒放达,曾经脱光了衣服在屋子里,别人见到都讥笑他。刘伶反而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刘伶的风度在于潇洒。还有王戎,他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为凉州刺史王浑之子,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王戎自幼聪颖,风姿秀彻而身材短小。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眼“烂烂如岩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王戎的风度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他的聪明。
然而风骨除了有狂放不羁的风度以外,还要有一副强于常人的铮铮铁骨。看看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由于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他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还有阮籍,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对人喜爱和尊重时,就用青眼对他;对人轻视和憎恶时,则用白眼。
这些就是风骨。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为国画四君子,美丽倒是其次,更多的是它们有一副傲骨,让你看到它们,不仅仅是欣赏,还有深深的敬仰,决不敢“亵玩于它”。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老子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他们说的大丈夫就是有风骨的人。所以,项羽乌江自刎了他也是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可以流传千年。苏轼可以坚持自己的主张,既不接受王安石的拉拢,也不买司马光的帐,堂堂正正,一身浩然之气。闻一多拍案而起,不惧特务的枪杀,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再看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无论哪一张都透着一种傲然的精神。他们就是有风骨的人。
特别记得电影《风声》中的一个配角——六爷。想来他是精通中国的针灸的,似乎还是大师级别的,按理说应该用高超的技艺治病救人,却不想他没了骨气,竟然将针灸异化为一种最残酷的刑罚,死心塌地为日本鬼子服务,镇压中国的仁人志士。他出场不多,但每一次见到日本人都是将腰深深弯下,带着谄媚的笑容,看了让人尤其生厌。这种就是没有风骨的人,他们永远都是点头哈腰的,永远都站不直。再比如小沈阳,尽管他已经红透大江南北,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且不说他女兮兮的神态动作,单看他的站相就很不好,就是站不直,你能指望他很有风骨吗?
有风骨者,必然是凛然正气的人,是有信仰的人,是顽强的人,是不惧死亡的人。这样的人即使牺牲了,相信他的英名一定可以长留人世。“疾风知劲草”,“真金不怕火炼”这一类的俗语说的也是他们。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也不能丢了风骨,对权力或金钱卑躬屈膝,一看到它们就两眼放光,恨不得为自己所有。其实这是很可鄙的,也是社会的退步的表现。
做人,还是应该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才是。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