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文山之行(四)横来

发表于-2010年02月22日 中午2:33评论-4条

在文山呆的最后一两天,我想得最多的,一是关于文山的“文笔塔”;二是关于“茶马古道与文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想尽管是想,也一时半会儿无法有满意的结论,但毕竟算是作过一番不太成熟的思考了,正确与否,留待文朋好友们去评说。

文笔塔:文山的镇山之宝

只要来过文山州的人,即使在这里仅仅作过非常短暂的停留,即使你对这里的任何事物都产生不了印象,但你一定会对文山的文笔塔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它雄踞东山之上,独领风骚,无论你在文山的任何角落,你的两眼都回避不了你对它的吸引和关注。

据史料记载,文笔塔于1852年修筑,地处城东南2千米的青龙山脊,东山之上。塔高22米,主体造型为方形7级密檐式空心石塔,西面一门可通出人。第四层四门留有门洞,第七层有“文光普照”4个大字,塔顶为5米高的葫芦顶。后因雷击而毁,使塔身形成四角微翘的平顶式。1997年重建。古塔与西面的西华公园遥遥相望。它的周围还有罗汉山森林公园、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是文山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 米,大理石阶宽18米,有999级台阶,共分三段,呈“之”字形。中间修建有草坪,种有花草。

文笔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东山主峰与两侧连山的交汇处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顶当作一横,塔就是横上一点,远远望去,酷似一个巨大的“文”字。文笔塔最初建于康熙年间,叫拱翼学宫,曾有“雁塔秋风”之说,是文山旧时的一道独特景观,为文山旧时八景之一。

为什么要建塔?建塔的初衷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镇妖降魔,平息水患;因为据史志记载,清朝以来,文山水患频发,建塔是为了平水灾,保平安。旧塔高七层,计五丈八尺,为19.33米,镶嵌有楹联“双桂争奇,铁画银钩探月窟;一江横影,层峦叠嶂蹑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此塔历经风雨剥蚀,塔身渐次垮塌。抗战中期(1944年),日寇进逼滇东南,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在东山修筑防御工事,残塔全部拆除。文山建州后,州县历任党政领导多有复塔重建之意。1983年文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成。新塔别有创新,最有特色的是从山底到山顶共修建了999级台阶,道教认为,九为阳数,两个九为重阳,三个九即是三阳,暗含传统的“三阳开泰”吉祥之意,而“泰”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卜为好运。登上这999级台阶,象征着祝福人们吉祥安康的生活,昭示着文山人民蓬勃发展的事业。这也给新建的文笔塔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至于是否有着当政者建塔的初衷姑且不说,但从我们自山脚往上爬行所得到的身体锻炼,以及每天无数晨练的人们一大早就往这塔峰上爬所得到的启示,至少说明为政者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的;“文势壮山河极目远天葱与莽,笔锋辉古今翘楚方史汉及清”;“获两山灵光天造文笔濯玉砚,得一河紫气地设西华洗翠薇”,这是我们挥汗匍匐而上直达宝塔之下率先涌入眼帘的两幅蕴涵深意的对联,从这不难读出为官一任者心中子民为上的宽厚心怀;当然,文笔塔地处群峰之上,身临其境,会让你一下子想起红塔集团那句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广告词:“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借用一下,也可见诸建造者之霸气,之高高在上之目空一切之威风凛凛之威权威势,我之在上,水妖水魔们,收敛收敛吧,还平安富裕与我的子民吧!

文山州:古西南茶马驿道

这是我在文山这阵子一直让我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我所接触的各种资料和介绍中,没有,或是极少提及关乎文山是否有着古茶马驿道的详情说明。但从文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在古代,它应该是有着这样的社会功能作用的。

在我们前往边境口岸船头的路途中,我们曾认认真真的踏访过深处麻栗坡一侧的东山山脚,那是一条不甚规整的石头路,在山坡与树林之间时隐时现,延伸向连绵不断的大山深处。地上的石头已经很苍老了,有的已经被马蹄打磨掉棱角变得光整平滑,有的被踏陷出一个个深深浅浅马蹄型的窟窿,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长满了厚厚的苔藓,山风吹过,覆盖在石头上枯黄的落叶腐枝便无奈地翻滚摇晃着,极不情愿地飘向山谷……活生生的现实让你不得不承认,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到处都可见到茶马驿道留下的鲜活历史。在那一刻,我的思维就开始了错位,莫名其妙的升腾起一种苍凉沉重的感觉。

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对于自己的最初的想法大有裨益的。

后经多方查找,我终于找到这样一段史籍:西南丝路大约出现在战国中期,即公元前4世纪,古道起始蜀国(今四川成都),然后进入云南,最终抵达缅甸、印度、南亚和西亚。蜀国、滇阳(今云南昆明)、小江口、腻革龙、大白户、树官塘(今树皮)、弥勒湾(今天星)、法白、马别河、广南、富宁、广西百色、邕州(今广西南宁),然后出境。从这里不难看出,古道自蜀国而来,由滇阳——过弥勒——经文山——到广南——再船头或河口入越南。文山正好在这滇桂正道之上。以往,人们仅知道西北的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通向西方的一条国际交通大道,殊不知在此道开通的两百多年前,西南就已经出现了一条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最古老的道路,史称“蜀身毒道”。“蜀”为四川,“身毒”为印度。在这里,使我想起早在2000多年前,汉朝使臣来到云贵高原,统治这里的滇王和夜郎王分别这样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于是,汉语中有了嘲笑他人妄自尊大的成语:夜郎自大。在这一点上又与我的了解是有着一定差别的。这里提到的夜郎国,是否又与四川泸州和贵州赤水提到的夜郎国有着一曲同工之妙呢?由于后两者近些年因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因,它们两地都在争取成为“夜郎国”的原地。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夜郎国,我没有去考证过,只知有这样一件事,孰不知在这相隔千山万水的云南文山,竟也听到夜郎国之传说,实在有些让人意外。而且这里还有活生生的故事在传递着。

当然,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世界的印象中,云南乃至整个西南,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烟瘴蛮荒之隅。没想到这真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或是史学家们的一个失误。当年在这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地方,人们为了打破地理环境的束缚,实现追求生存、经济交往和心灵沟通的愿望,以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隐藏于大山深谷和原始密林中的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通道。当时的这条国际大通道,除了开通对外交流外,中原先进的铁器、棉布、瓷器就是沿着苍茫的古道涌进这里,西南边陲盛产的金银、玉石、象牙、药材又是沿着这条蜿蜓的小路源源不断地流了出去,成了内地与边陲唯一的纽带,实现着国际间的相互繁荣与发达。

古道是历史的悠久步履,古道是时空的默默凝思。站在东山之上,你可以想象当年这片土地的车水马龙与繁荣兴旺,可以想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丰衣足食与热情交往。这一切的幸福、富足、安康,都是由这样一条不让人起眼的古驿道运载而来的,我们没有理由将其忘记,更没有理由以武力或战争的形式,把这条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毁灭掉,即使国与国之间也应该和睦相处,世代友好,才能增进了解,共同繁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横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百色地区,
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麻栗坡、
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
细腻厚重的文字,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游览了一处胜景。

文章评论共[4]个
燎原百击-评论

游山玩水,访古探幽,回味历史,养性怡情。横来兄雅兴不浅,问好!at:2010年02月22日 晚上8:32

横来-回复过年之时出差在外,晚来给燎原兄说新年快乐,问好燎原兄。 at:2010年02月22日 晚上8:48

西子xizi-评论

到作者的文中来行一下,问好横来!at:2010年02月23日 上午10:49

横来-回复多谢朋友光临,问好。 at:2010年02月24日 凌晨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