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龙潭古镇:真实的文化致龄

发表于-2010年02月21日 晚上8:28评论-2条

(春节系列散文)

除夕之夜,与往年一样,我和儿子去龙潭给母亲上坟。祭拜过母亲以后,见时间还早,便去古镇溜达一圈。

在武陵山区,这个200年前极繁华的商埠,虽然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严重残害,然而主要的街道和民风,还基本保存。——这与如今一些旅游地区,人工打造的“古朴文明”,却大不一样。

尤其春节,街道两旁张灯结彩,人们或休闲或忙碌,都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

我们从瓦厂弯的石板街拾级而上,两边的木楼和防火墙,由于没有虚假的现代掩饰,脚一踏上,便融入历史,融入清朝鼎盛之后武陵最深处的码头重镇那独特的氛围。看着眼前街道石板被过往经年的人们用脚板磨得光滑铮亮,甚至连石板上结节动物的化石都清晰可见,我想,这每一块铺路石,都应该是文物级的了。

龙潭古镇,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外某文化机构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年前,水上交通是唯一物流路线,因此,在成就了古镇物质繁荣的同时,也成就了古镇的文化繁荣。尤其上世纪初,龙潭的富商大贾,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求学,几成风气。据老人们讲述,那一时期,龙潭人出国留学的在百人以上。仅蔡家堡蔡家,出国留学的就近20人。那一批学子中,最有名的当数被史学家认为属中国共[chan*]党创始人之一的赵世炎,在法国与周恩来、李大钊共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还是共和国前总理李鹏的舅舅。同期出国的龙潭老乡还有开国功臣第一届北京市委书记刘仁。其他一些抱着科技救国的学子,虽名不见经传,却也属文化精英。我祖父的堂兄,后来化名王海明的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救国不成,最后投身祖国的宗教事业,文革后期还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

须知,古镇龙潭,那时候顺水到上海,都得一个多月时间。即便解放后公路通了,仍然是极偏僻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方可见当年的龙潭人,他们一心冲出大山的勇气与智慧。

走过街道,我想去有名的龙潭码头江西潭看看。遂离开街道,穿过一条小巷,来到河边。河里早没有了百年前的商船,因为作为沅江极小支流的龙潭河,下游已经被几多水电站的大坝拦断,更由于植被的破坏,河水的流量远不如从前,即便没有建水库,也难以承载航运。

于是,站在河边的我,与其说是来怀古,还不如说是来凭吊,那一去不复返的过往,曾经的江西潭,几十艘大小货船停靠,除夕的夜晚,船上都张罗了大红的灯笼,倒映在水中,鞭炮声中,那流动而快乐的红。

然而此刻,在我眼前,除了女人们在河边在水井旁忙除夕,却不见一丝桅杆的影子,甚至没有哪怕一片桨水之声。我伫立良久,以无比怀恋的凭吊心情。

返回石板街,似乎得到些许慰藉。因为这些石板的真实,因为这街道两旁大多数建筑的真实。我找了处很深的院落,想进去拍几张照片。主人告诉我,要收钱,才能进去。街坊说,因为在这个院子里拍过一部有名的电视剧。悻悻然退回来。想我的家乡居然可以这样庸俗地拒绝我,很是不快。然而转念一想,也好,这不正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古代文明的珍贵了吗?知道珍贵,然后才知道保护。

我一边走一边看,看我故乡曾经厚重的文化底蕴,看我古镇曾经的繁荣昌盛,这武陵极深处最珍贵的一段璀璨的文化历史。龙潭古镇,比沈从文先生的凤凰古镇,离现代文明的中心城市还远至少500里呢。应该说,与凤凰古镇相比,龙潭古镇更加珍贵。于是我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这街道的大理石街面,凉凉的,却柔滑无比,旋即,一股温馨与亲切自心底油然而生。这是我故乡的古镇老街,我爷爷奶奶我太爷爷太奶奶曾经走过也一定如我一样抚摸过的柔滑细腻的大理石街面。

感谢地方政府,正是他们的不作为保护了龙潭古镇,才没有让古镇像其他地方那样,被生硬的水泥脱胎换骨而穿一件奢华而虚假的外衣。邋遢、凌乱,一些角落甚至肮脏,然而,恰是透过这些不被门票欺诈的真实,我依稀找到了一个世纪以前古镇的文明。

这是我的故乡,是我的骄傲。不,准确地说,是我的自豪。

朋友,趁“现代文明”之风还没来得及吹到武陵最深处,去龙潭古镇走走,那真实的文化,和极其珍贵的文化的真实。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龙潭古镇,承载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积淀了极其珍贵的人文风情。
相伴作者流畅的叙述,我们走进古镇,
发思古怀今之感慨……

文章评论共[2]个
美泉-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朋友!at:2010年02月22日 凌晨1:39

致龄-回复新年好!感谢美泉褒奖! at:2010年02月22日 上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