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
(下)
林文月的《夏天的会话》两年后,即2002年,在新华书店买到的。那是九月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独自来到锡林浩特新华书店,还是在那个特价书的书架上,翻看特价书,我一眼就看见那个淡淡的蓝,那高雅的装潢,那特殊的封面和那上边的深蓝色的色块里印制的“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那熟悉的亲切的字样。林文月的《夏天的会话》,上边的价格是,13.50元。我问售书员,多少钱?她说,这本书打8折,10元另8角。我对这位漂亮的女士说,两年前,我买其他的五本是五五折,怎么现在还8折呢?她看了看书,她说,是1997年出版的,只能打8折,你就给9元吧,我已经激动不已了9元就9元吧,我付了钱,离开书店,那套“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终于配齐了。
回来看书,林文月竟然是个女士。读她的散文清新如水。书中彩页上的林文月女士气度非凡,文静而高雅,查别的资料才知,她1933年出生于上海日租界。父亲林伯奏是台湾彰化县北斗镇人。林文月的父亲在贫困的环境中,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赴上海,进入日本人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上海分校。毕业后在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的上海支店任职,并从事房地产生意,林伯奏在上海江湾路有不少房产,林文月就在那里出生并度过童年。母亲连夏甸是连横的长女,台南人。她的外祖父连横是著名的《台湾通史》的作者,也是连战的祖父,被称为“台湾太史公”,在她的散文《我的舅舅》中看的出连战是林文月表哥。
林文月的作品却是颇为丰富。主要教书、翻译和文学创作。她的学术论著有《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等作品;文学翻译主要是介绍日本文学,即翻译了《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樋口一叶小说集》等日本文学作品;第三则是散文创作,三十年来苦心经营出《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遥远》、《午后书房》、《交谈》、《作品》等抒情作品集。
林文月的散文,不起波澜的文字间,有一股从容不迫的大家气度。散文集《京都一年》、《饮膳札记》等,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有开创性的意义。在《京都一年》中,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文笔细致,收放自如”。之后,她又出版了多部散文集。1999年,散文集《饮膳札记》出版, 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何寄澎教授评价它是“林文月散文创作的另一转折,也开启了一阵饮食文学之风,更成为现代生活散文的典范,以物记人写实抒情合流,温婉并深深地敲动人心”。陈平原教授则在大陆版《饮膳札记》序中写道,林文月“自谦生于富贵之家,对人世艰辛的体会不够深刻,很难成为视野宏阔、思想深刻的小说家;但反过来,若撰写谈论‘美食’的散文,则不但不成障碍,反是得天独厚”。《夏天的会话》这本书是作者自选的散文作品,我做喜欢她的《午后书房》《白发与脐带》《江湾路忆旧》《我的舅舅》等篇什。
这套“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是我最喜欢的台港文学作品,自从买回来之后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几年来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最喜欢读的是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林文月《夏天的会话》和阿盛的《风流龙溪水》。台湾散文对于我来说,那是又远又近的山水风情。说远,是海峡两岸尘封多年,千岩万壑,海峡相隔,许多台湾作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虽然曾读过一些台湾的小说,印象不是很深,后来台港文学逐渐进入大陆,一些著名作家或先或后地在大陆风靡,一度出现港台作家热,例如席慕容热、琼瑶热等等。说近,虽然是地理的巨大屏障却是山水相连,血脉相连,同宗同祖,山水也隔不住繆斯诸神船桨拨动的轻柔声息。台港文学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章。
-全文完-
▷ 进入洋浴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