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
我忘记了是刚刚进入新世纪的那一年,我去锡林浩特的锡林大街的新华书店,看见了柜台有卖特价书的,在那些不值钱的书堆里有几本淡蓝色封面、设计大方素雅的书,分外夺目,拣起一本一看,是一本叫《风流龙溪水》的散文集,作者是阿盛。在封面的左上角的深蓝色色块中写着“台港名家散文自选丛书”,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顿时我喜出望外,我不用翻看,定是好书、极品。书的封底上印着这套丛书共六本,于是我就开始在书堆里这六本书。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找到了,张晓风的《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找到了,郑明俐的《撩拨的琴弦》找到了,香港作家梁锡华的《学人说梦》也找到了,只差一本就是林文月的《夏天的会话》,我让售货员帮我找找,她说:“没有了。”我说:“也许会找到的,你认真一点。”我这句话说完她不高兴了,“没有就是没有,要不怎么是特价呢!”我一想,对呀,这么高档的散文,这么著名的作家,这么出名的出版社,不是盗版书,怎么就会降价呢?!绝对不会是锡林浩特的读者们“不识货”,也不是新华书店“品位低”,就是售书员或者售货员说的“书不全”了。我不甘心,又在书堆里翻了几遍,真的没有我才罢手,到收银台一算帐五本书是四十七块二,打七折是三十三块零四,我说:“不是五折书吗?”“我们这九五年出的书是五折,你这书是九七年出的只能七折,这样吧,只收你三十吧。”收银台的大姐很开通,我交了三十元钱,很愉快,但还是很遗憾,我又回头看了看卖特价书的那个地方,只有一个白头发老者在那里翻看着一本什么书,没有什么人走近那里。
回到家里,立刻翻阅,首先看的是余光中的《高速的联想》,因为我对余先生最为熟悉,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读了很多的台湾现代诗,余光中的诗是我当时读得最多的诗人之一。记得八十年代初大陆掀起了朦胧诗歌狂潮,涌现出了很多朦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等是领军诗人。后来突然消沉了、冷寂了下来。我就逐渐开始接触台港文学,对于台湾文学的接近就是八十年代末的那个时候,首先就是阅读台湾的诗歌,逐渐熟悉了余光中先生。首先余是诗人,他的诗《乡愁》几乎知道他的人都会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阿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知道他写散文是我后来的事情了,我订阅的《台港文学选刊》对余的散文也有过介绍。
我首先读的是余在《高速的联想》中的开篇作《给莎士比亚的一封信》,余先生用诙谐的语言给一个死去351年(莎士比亚1616年去世,余先生1967年写此文)的文学大师写信,而且知悉莎翁有意来中国,“真是惊喜交加,感奋莫名”。之后余先生借给莎翁写信的笔调鞭挞当今文坛之怪现象。笔锋老辣,文字娴熟,不愧为文学先师也。之后我可以说我读了这本书的全部文章,我最喜欢的是《高速的联想》、《朋友四型》、《鬼雨》、《牛蛙记》、《德国之声》、《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和《我的四个假想敌》等篇章。据评论界对余先生评价说,余光中是一位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奇才。由于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的散文呈现独特的风采。1963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左手的缪思》。他以诗的意象和意境来营造散文的氛围,讲求散文与小说、电影、绘画、诗歌的嫁接,在散文创作和理论建树上都极有造诣。早期余光中受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影响,主张散文创作技巧的全盘西化和全面现代化。但很快他就浪子回头,在散文创作技巧上,将“民族的”与“世界的”结合起来,为台湾散文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读罢余光中散文作品感受到她的散文的主题和他在诗歌一样,还是不断地吟唱乡思、乡愁和中国之恋。余光中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他的散文运用意识流手法,强烈地抒发自我感受。现代派艺术的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现实与虚幻穿插等现代手法和传统散文的因景生情,缘情入理,情景交融的构思方法和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融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构成了余光中散文独有的艺术风格。” 余光中还说:“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所谓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之后我开始看阿盛、郑明俐、张晓风和梁锡华,这里唯一一个香港作家就是梁锡华,可就是没有林文月的《夏天的会话》,由于郑明俐、张晓风、林文月三人都是女作家,少一个非常遗憾,同时这一套书也不完整。我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边读这些书一边找林文月的《夏天的会话》。
阿盛的《风流龙溪水》是这套书中最有特点的散文之作,是台湾乡土风情的再现。阿盛的《风流龙溪水》是乡土与写实散文合璧,他的一些乡土散文,深切表达了对逝去的风俗习惯的留恋,例如《火车与稻田》乡下写父亲在乡间田野劳作的时的情景火车就“当当当当当当”地来了。还有通过写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的记录写出了一部台湾现代史的《石头罗汉传》。《风流龙溪水》《乞食寮旧事》《心情两纪年》都是这本书中乡土气息特浓的散文精品。阿盛的散文是乡土与写实散文最典型代表,阿盛还有散文集《行过急水溪》、《绿袖红尘》和《散文阿盛——第一个十年重要作品》等。他的作品描绘了台湾城乡生活的变迁,尤其是有关台北社会的人物、事件以及现代社会中都市人的孤独和落寞。
-全文完-
▷ 进入洋浴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