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王衍振是一位中年作家。他的作品不能说丰,但近年来却也已经出版了两大本书,还有一本已经和出版社签约,手头又正在改着一部。我进京路过佳木斯时,他和佳木斯日报社的一位朋友开车赶到车站去接我,一定要我留下来,找几个朋友聚一聚,但我们的票已经买好,时间不能更改,只好见一面就走了。知道他在改他的长篇,加上进京后一段时间身体不适,有几个月没有和他联系,再和他联系时,交谈中,听得出他对当前的出版和书市,真有些个感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继曾国藩升官记、中国第一个外交家两本书出版后,他的收复新疆那一本,已经和出版社签约两年了,仍没有出版。这情形有点感触并不奇怪;不过,在出版社方面,没有按照约定印出来,我想也是有他们的苦衷的。定下的书出版了,也算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同时,书一投放市场,出版社就会进钞票,他们何乐而不为呢!但他们却没有为。为什么没有为?这就牵扯到目前的图书市场,——“市场经济”嘛。政府都围着市场转,做书的人又能怎样!都不过是市场的奴隶而已。
那么,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书呢?笼统地说,什么样的题材市场都需要,不过是需要的程度相去甚远罢了。市场需求量大,利就越高,反之就没得钱挣。现在的人都是现实的,跟着市场走,大蒜市场见好,大家都种大蒜,小麦面好吃,价位低,不少地就不种了,这就是市场!做书的人也不例外。
既然要围着市场转,那么,围绕市场,我们现在该怎么写书才能出版?经过和一些出版和做书人的接触,我的眼睛似乎“亮”了一点。要想把你写的书出版,还是那句话,什么样的题材市场都需要。需要差的,就合作出版,需要大的,由出版社拿稿费出版。这里的不同就是,虽然都是市场需要的书稿,有的是自己拿钱出,没有稿费,有的是拿着稿费、版费出,两种出版兼备,这可能就是国人目前的出版情况吧。
写东西的人都不希望前者,而青睐后者。要是青睐后者的话,看看现在的书市吧,生活类的书、教辅类的书,就像生活手册、学习手册似的,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在文学方面,比较受到推崇的书是明朝那点事儿、历史是什么玩艺。要写出类似这方面的文字,愚以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写别人没有写的题材,二是写市场最关注的题材,三是写生活方面的题材。我曾到一家公司去,一位副主编说他们正在搞一本孩子要学点经济的书。这就抓住了家长的心,对学生自然也有一种诱导性。其实,上面说三点也都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此外,还有一点就是:通俗。现实只是恭维高雅,做的是崇尚通俗。比如,有些当官的男人,人面前十足的正人君子,背后照样去做俗事。总之,写东西一定要讲“卖点”,写书人也要成为商人才行。
写出了作品,出版是一样的,只是出版的途径不一样。人们写东西都是有一种心愿的。没有什么比实现心愿最让人有满足感、成就感、圆满感了,这也是一种心理健康。——写到这里,不妨再多说一句,要是有朋友手里有文稿想出版,也可以把内容简介、目录、样章、字数、完成情况,发到zcq8899@sohu.com。——是啊,写出了东西就是想出版的嘛,压在那里不是压的稿子,是压的作者的心。我认识一位老同志,他合作出了两本书,拉下了不少饥荒,但他还在写,写出来后,还在想尽办法要出版。这就证明,书写出来了,不管是怎么出版,能实现这一心愿,对作者来说,都是一种自我完善。
不过,动笔之前,还是要多考虑考虑怎样选材、怎样写好。(20100209)
-全文完-
▷ 进入程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