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些时日的瓜,感觉不能长此下去了,觉得还是要读点书,免得随着时日的递增,几个字都要一起卖出去了。于是,又拿起书,又读。说我这个人不是个真正的生意人,原因就在这里。其实,我倒真想静下心来,读些书,了解一下社情民意,写几篇无关痛痒的文章,足矣。但这起码要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来完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段距离。
我现在读书,不再象以往样毫无选择地读,现在读书,要有针对性地读,读了还要有所体味。
每天早晨除了翻阅当日的报纸外,再就是重读《周易》。
《周易》说起来深奥,其实,通篇也就贯穿了一个字:变。
在人们的眼里,上上签就是个好签,而下下签呢?可能就是个坏签了。其实,未必。所谓物极必反。上上签看起来是个好签,但它已到头了,到了头怎么办?就要起变化了。就要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而人们抽到了这个签为何都会喜笑颜开呢?这也只是个心理作用在作怪。却忘却了变的道理;下下签也亦然。
说《周易》是本迷信书,也不反对。只是有一点却始终搞不明白:它为何就算得那样准呢?这只能说明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水平还达不到《周易》的高度。而用迷信一说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罢了。
《警世喻言》所揭示的就是因果报应,和信仰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值得为文的人重视的,那就是语言。如果现代为文的人都能把语言再精炼些,相信又要节省多少纸张啊。
《毛泽东选集》可以这么说,我已读了不下五回了,但每回读都有新的认识。而有一点我是更加坚信的,但也更加困惑:毛泽东的伟大是凭他的行为来证明的。追求光明的人远不止毛泽东一人,为何却只有毛泽东才能成功呢?只有毛泽东看问题才一针见血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等,等等,就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过时啊。而在当时那种纷纭繁复的情形下,为何就只有毛泽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这就是我的困惑。
卖瓜,只是我存生的手段,而读书,却才是我受用终生的养料啊。
人在顺境中,能成就番事业,不值得称道;人在逆境中却还能成就一番事业或不忘追求,就很能让人称道了。
-全文完-
▷ 进入沙湖奎星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