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朋友发来短信,“你上网看看罗玉凤征婚吧,都把我乐抽了。”于是我打开了《开讲天下》,看到了一段令我嗔目的视频。只是我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大笑。看着面前的罗玉凤和她对面神情激动的嘉宾,我心情复杂,一时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听罗玉凤开出的征婚条件,听她对自我文学素养的评价——诗比顾城,文如鲁迅,再看她的自身条件,感觉她缺少自我认知。老子说,自知者明。过分的自信不过是自愚的代名词。在这里,我也没有要批评罗玉凤的意思。毕竟,正确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罗玉凤,只是比我们这些人走得更远罢了。
如果当初罗玉凤在陆家嘴发征婚传单的时候,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或许,她走到半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就像她当初找工作一样,发个一万多张传单,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尝试过后,也算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但现在,她却好像坐上了火箭。以更快的速度远离了她脚踏的土地,奔向幻想的虚妄太空去了。在这一事件中,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有人出来批评,说“某些媒体趣味低下、哗众取宠,看得出这个女人心态有问题还要炒作,故意抖包袱、制造神秘感、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这样的话看来也颇有道理。但事物总有因果,深究起来,媒体为什么要拿罗玉凤说事呢?
诚如批评所言,“哗众取宠,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也就是说,媒体深知观众的趣味所在,摆出了罗玉凤,就可以哗了众、也取了宠了。我们的观众,看了罗玉凤,或者大笑,或者像罗玉凤对面的嘉宾一样神情激动地痛骂了一番,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宣泄和精神上的另类愉悦;我们的媒体,收视率也节节上升。这还真有点双赢的意思。
我又上网查了一下,网上说根据热点网记者在上海的实地采访了解,罗玉凤征婚事件为某网络营销策划机构策划炒作。为了让这个事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炒作者还安排了罗玉凤的朋友雪莲出场,给她“介绍”所谓的新男朋友小志。因为有了小志的出场,整个炒作事件达到了高[chao]。这样的炒作还真效果显著,凤姐不仅上了电视,还在网络上一夜蹿红。
看到炒作这个词,总是让我想到炒菜。菜肴之所以被人称为美味,是因为对了享用者的口味。同样,炒作之所以能够成功,那也是找对了受众的趣味。
罗玉凤征婚事件,媒体自然有其弊病。我们自身,也需反省。这是个趋利的时代。媒体的利益是从观众那里获得的。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体。当我们把热情的谩骂、淋漓的羞辱或者无责任的支持投向罗玉凤的时候,我们也许就站在了和罗玉凤同样的高度。当我们把追丑逐怪当成一种娱乐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容易成为丑怪泛滥的世界。
对于罗玉凤之类,无声的沉默比熙攘的喧哗要来得更好。一场没有观众的表演,总会更快地结束。而有着清醒理智观众群的媒体,也更容易接近清醒和理智吧。
-全文完-
▷ 进入流光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