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茶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十大名茶:“杭州的西湖龙井,苏州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庐山的云雾,六安瓜片,祁门的红茶,白毫银针,武夷山的岩茶,安溪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
中国历来就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茶叶大抵上可分为绿茶,红茶,青茶,花茶,白茶,黑茶和黄茶等七大类。
“茶道”一词,渊远流长。据唐代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未,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所谓“三点”,即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嘉宾为一。
传说在河北赵州的柏林禅院有位法名叫从念的高僧,由于在此修行很久,人们都称他为:“赵州”。有一次,赵州问一个新来的僧人:“你到过这里?”僧人回答:“到过。” 赵州就说:“喝茶去!”接着,又问一位僧人,对方回答:“没有。” 赵州也说:“喝茶去。” 此时,赵州身边有位朋友感到纳闷,就问他:“你为什么对“到过的”与“没到过的”都是这样说?” 赵州却不加思索地回答:“喝茶去!”
这个故事在佛学界与茶说界广为流传,告诫人们不要对佛学寄予非分的妄想,反映了茶禅一体的默契。不论何人何地,是否相识,只要怀有一颗平常的清净心,真心实意地喝茶,就能够为进入“茶禅一体”的境界。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地推进了茶道的发展。僧人们团坐在茶堂,讨论着佛理与禅经,人生理念,渐渐地进入到“茶禅一体”的最高境界。茶道与修禅的相通之处,均在于主体享受,非深味而不可得之矣!唐朝诗人杜牧有诗曰:“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地描绘了老僧人煮茶时的气定神闲的雅致!
宋代是我国饮茶史上最为繁华的时代。蔡襄的《茶录》里,论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和茶器,茶焙,茶笼,茶碾,茶罗,茶盏,茶匙等内容,从此,奠定了点茶道的基础。
从唐代的煮茶到宋代的“点茶道”,标志着茶道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人们对饮茶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宋嶶宗在《大观茶论》中云:“至若茶之为物......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遍种茶树,推广茶道。时至今日,日本茶道的基本精华“和,敬,清,寂”成为了独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思想,这些都深受中国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茶道并没有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注重于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的有机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就是中国茶道文化具有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茶道的灵魂是“和”,是以儒家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思想融合。这是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的哲学理念,阴阳协调的“和”,五行相生的“和”,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和”,更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和”的基础。
总之,茶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居家必备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饮茶,成为了当代人们时尚的休闲方式。但是,中国的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逐渐成为了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
-全文完-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