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年终走访龙溪野人

发表于-2010年02月06日 晚上11:20评论-1条

参加过多种形式的走访,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到农村访贫问苦送温暖式的走访。

送温暖式的走访,先要乡镇民政所将情况摸上来,然后率领有关部门带着钱物,到困难户家里中去送温暖。这种方式虽然辛苦,但作用大影响远,老百姓喜欢,困难户感动。

前年,我到农村去参加了这样的两次走访活动。

一次是随单位领导到一个小镇里去走访“五保户”。那天天气很冷,还下着毛毛细雨,路很泥泞,行走很不方便。不仅鞋子全是泥,裤脚都溅满了泥水。“五保老人”蜷缩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口透着暗淡的光。小屋卧室兼厨房、卫生间,四周墙壁漆黑,就连挂在床上的蚊帐都变成葡萄色了。老人在床上呻吟,没有生火,也没有点灯。走进去,眼睛一下子不适应,连老人的模样都看不清楚。领导把慰问金和过年的棉被递过去,放在床上,老人的泪水便顺着太阳穴从两边留了下来,感谢政府的话随口而出,只是不能站起来鞠躬作揖。走出大门,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领导再三嘱咐当地政府一定要安排好老人起居饮食。

一次是陪民政部门的同志到联系点看望复退军人。那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兵。退伍后,在家务农,妻子早年过世,生育有一个儿子,10年前儿子离家出走,从此音信全无,老人只得独自打发老年寂寞的时光。他家只有一间房子,据说还是土改时分到的旧木房,年深日久,已经打斜,连燕子窝都开了拆。老人虽然七十多岁,身子骨还比较硬朗。我们去的时候,老人还在田里转悠。让人叫回来时,只见他风霜满脸。民政部门的同志说房子不能住人了,希望村里将这房子拆了,另起一套新房子给老人住,政府给予补贴。老人说,有新房住当然好,但又说自己是大半截进了黄土的人了,哪天房子倒了就地埋了,省得麻烦乡亲们“抬丧”。后来,我们把村干部叫来,要村里给老人建一套简易新房,村里拿点钱,民政部门补助一点。老人百年以后,就将那房子送给村里照料老人贡献大的村民,村干部答应了下来。

今年又一次陪领导走访,也是一个阴雨绵绵日子,风呼呼地刮着。这次走访了3户,一户是老党员,一户是两个儿子均是残疾人的困难户,一户是年老多病的退职村干部。这次走的路比前年走的路好多了。

到两个儿子都双腿残疾的唐姓人家家里的路,全是水泥路。村口一块巨大的村牌,尚未题写村名。前面是八角亭、花坛和草坪,右边是水泥篮球场,左边是一小片柚子林。林下两张圆桌8张鼓凳,林间有两块天然石灰石,一块似缩小了的桂林象鼻山,一块像缩头的玉兔。草坪上经冬的马鞭草已经露出了点点生机。我们越过村民说事室和一块嘉庆年间设立的唐姓建村史碑,来到了唐姓老人门口。夫妻俩在大门外等候,两个残疾儿子在堂屋里候着。房子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所建,有些陈旧。老人虽然久经苦难,但精神状态还比较好。他们接过慰问金和棉被,一再说着谢谢的话语。

到老党员家里就更让人欣喜了。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村子。远处是大山,一条小河曲曲弯弯地从大山的豁口流来。河的两边河柳依依,虽然是冬天,光光的树枝和村庄倒映水中,也还诗意盎然。村东是以河柳为主题的村民公园,鹅卵石路沿河堤延伸,并在河柳下面蜿蜒。小孩子们在鹅卵石上面学着单车,希望开春以后就骑着单车上学。村办公楼和村民的房子都贴着瓷砖,小洋楼似的摆在村头,欢迎客人们的到来。国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老党员家在村中心,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从他门前经过。老党员家门口是个木制的柜台,也许过去是财主的铺子。老党员把大家引进家中,家里的陈设比较简单,但还比较干净。女人卧病在床,村干部介绍县里的领导来看望他们,祝福过一个好年,早点康复。出来后,领导一再嘱咐陪同的镇干部,一定要保证乡亲们有饭吃,有酒喝,有鞭炮放。如果有人报告年难过,镇和村要迅速送去肉、米和慰问金,让大家都过一个热闹而又祥和的春节。

年年走访,年年走访的人不一样;年年走访,年年走访的地方不一样;年年走访,年年走访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我在想立春了,春天的脚步不会太远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龙溪野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年终走访,要年年做下去
因为老百姓需要就是最迫切的需要
年终走访的积极意义有很多
它是送温暖的走访,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
作用大,影响远。老百姓喜欢,它就是人们心中的春天

文章评论共[1]个
龙溪野人-评论

感谢罗编辑的点评!祝新年好!at:2010年02月07日 下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