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最早开埠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雅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美、法等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成立了自治机关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不受中国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的租界。
开埠后的上海因为洋人的建设和资本的输入迅速繁荣起来,也带来了西方的文明。西方人的饮食起居、服装文化、礼仪修养以及意识形态等大大冲击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从表面上看,在国内,清朝还没灭亡就剪了辫子的只有上海租界的华人;最早穿西服的是上海人,最早行握手礼和大胆拥抱异性的也是上海人。
上海人接受西方文化是最早的,包括穿睡衣在内。
中国的服装文化没有睡衣一说,睡衣也是帕来品,睡衣早已是西方式生活的象征。睡衣是欧洲人的发明,欧洲殖民者把中东和印度人外出穿的宽松裤子别出心裁地赋予它新的作用——睡裤。睡裤传到寒冷的欧洲后才发明了睡衣。
顾名思义,睡衣是睡眠时穿的。所以睡衣的质地必须柔软,尺寸必须宽松,才不妨碍人们在睡觉时的舒适感。一些内衣制衣商不断更新内衣的面料,用价格昂贵的真丝来制作内衣,做工考究,款式新颖,甚至比做客穿的服装更具华丽,更具新潮,而且其价款绝不比一套呢绒服装便宜。
睡衣虽然一直被当作家居服饰,但真正买得起高档睡衣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是低档睡衣,穷人也没有这些穷讲究,生活质量本来就很低,劳累一天回到家疲乏得要死,还要脱去工服换一套睡衣,这个谱摆给谁看?有余钱买睡衣还不如做套工服换着穿实惠些。
只有有闲阶级才有这个讲究,出门西装革履,回家换套绸缎或真丝睡衣,以示生活质量的提高,睡衣就成为富人的标签。功利心强的上海人把睡衣作为又一眩富工具,但在家中穿着真丝睡衣又能有几个人看得见呢?于是睡衣就公然在大街上抛头露面了。
因为睡衣的流行和普及,上海人无论贫富都穿睡衣。但真正穿着睡衣睡觉的少之又少,夏天嫌热,一般都裸睡,或穿件背心;丝质睡衣冬天又嫌凉,不似紧身绵毛衣温暖。睡衣既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就只能把它当作休闲服来穿了。在家穿,出门也穿,还省去换衣服的麻烦。
上海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不同质地的睡衣在闹街招摇过市,有真丝的、绸缎的、绵布的……洋洋大观,成为上海街头一景。
穿睡衣上街已成为上海人的生活习惯,也是上海独特的睡衣文化。说到底上海人只不过把睡衣当做一种服饰来穿而已。而且睡衣也并不坦胸露背、透明性感,比起那些吊带裙文雅多了。如果把睡衣更名为便衣或闲适衣之类的名称,又何来“不文明”、“陋习”之谓!
因此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之际,上海市展开“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提出了“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口号,遭到上海市民的普遍反对。
衣着服饰只要不是有伤风化,睡衣也好,礼服也罢,都是衣服,随各人喜好穿着,不能因为一个“睡”字就定性为“不文明”,穿着出门就是“陋习”。
如果政府一定要在服饰上彰显上海文明,杨雄副市长首先应该下令在“世博期间不准穿坦胸露背露出肚脐眼超短裙的性感服装上街”,政府的“导向性”宣传和教育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2010-2-6)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