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还 门 亲 金矿

发表于-2010年02月02日 上午10:51评论-2条

可能还门亲只有我们白马湖边才有这种说法,其它地方有的叫换亲,有的叫亲换亲,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一家父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另一家的儿子,换回另一家的姑娘来家做儿媳妇。所谓还门,可能比换要多一点礼貌,有借有还,各不相欠,这是一种很朴实的农民意识,我说“还门亲”这种说法很有点符合语义。

要说还门亲,这其实是一种落后愚昧的象征现象,也是一种贫穷无奈的做法。谁家有个漂亮的闺女不想找个帅气方刚的小伙子,从我记世起,我就看到这一普遍的婚姻现象在乡野很司空见惯地流传着,只是近些年来才极为少见。

这还门亲的后代对父辈的亲情亲戚少了两种叫法,一种是姑父,一种是舅母,因为姑父就是舅父,从母爱角度讲,无舅不生无舅不长,叫舅舅就显得亲近了许多,而舅母又是姑母,是父亲的姐妹,当然还是叫姑姑来得亲热。像这样的亲戚关系,我是很少看到姑嫂不和的,因为对嫂子的敬重也是对待自己家的姑娘,彼此之间很难掉得过脸去。

我在乡镇做了三十几年的文化站长,又喜爱探研一点乡风民俗,我曾有心对这种不太正常的婚姻现象做过调查。那些年我经常到两个民歌密集村去采集乡土民歌和组织乡土民歌活动,那里百分之六十的村民我都认识。两个村总人口四千多,把健在的老年婚姻和中青年婚姻中,统计就有五十八对属于还门亲婚姻。有一个家庭两代还门亲的就有四户,基本占到百分之二的人口比例,平均十五对之中就有一对是还门亲。

这些兄妹还门,办喜事多选在一天,一头出一头进,两家都不在乎彩礼,就都很简单地操办,都没有什么苛求,省钱省事。

这些还门亲的男女中有百分之五十知识条件、年龄条件、智商条件、体格条件都不是相等的,俗话说将高就低,一块馒头搭一块糕。达到百分之二十是悲剧婚姻,在旧时代的封建婚姻制度压制下,这些还门亲还能稀里糊涂地白头到老,惟命是从,像喜旺和李双双一样先结婚后恋爱,总算能相互原谅相互体贴地过一辈子,再说有了子女直至有了孙辈以后,就更和谐了。

不过在近二十多年来,尽管仍然出现这些还门现象,但对于悬殊太大的婚姻状况普遍难以维持到头,往往会在半路上出现岔道。因为毕竟现代文明在逐步取代封建腐朽,现代青年有自己婚姻的自由,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有父母包办的还门亲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裂痕。

我所了解的两对还门亲,都是畸形婚姻。两个男的都是三十左右的大龄,有一点弱智,生活能力也相对差,都是有一个美貌如花年少的妹妹,鉴于两个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儿子做光棍,来个还门亲,这两个小姑娘都是十六七岁都出了门,两对夫妻站在一起就像两代人,刚结婚的时候两个女孩子都还不懂事,稀里糊涂和男人过日子,然而到了兴旺成熟的季节,都感到自己特别的不满足,一开始仅仅是红杏出墙,不久提倡农民打工,两个女的都飞到了外面精彩世界,在外面都有了公开的婚外情,一去不回来,而留守男人却和身边的孩子飞不起跳不高,在苦守着那风雨飘摇的家和几亩责任田。两家老亲家都没有脸面对,相互失去了亲情往来。

当然,也有门当户对的,确实比例很小,我们镇里的一位很知名的女民歌手,当时我看着她长大,曾经有过青春恋爱的萌动,但当时父母都年老,弟弟尚小家庭难以替他娶亲,就和本村一个兄妹家庭来个错位组合,当时两个家庭都要我出场做媒,还好一拍即合,并没有什么漩涡和阻扰,我对他们两家都很了解,做了现成的红媒,俩个男孩虽然文化基础不高,但都很要强,两个女孩也都是很出色秀丽的农家女,眼下下一代的孩子都大了,家庭都建设得很富裕,成了村里的小康人家。他们对我都特别友好,对我都以叔伯尊重,即使有一点小磨擦,总是要请我去吃顿饭,我到场风波很快就予以平息。我搞民歌活动请到民歌女总是随叫随到,我们的女民歌手总是这样说:就凭你做的这个大好事,我唱民歌也要跟你唱到底。

我近年发现了一个现代还门亲的故事,有一家姐姐嫁到姐夫家,小舅子经常到姐姐家串门,看中了姐姐的小姑子,这小姑子也爱上了这个小帅哥,起先两家家长还都有点不同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谈不到其他的对象,想尽量避还门亲的嫌,那知很快生米煮成熟饭,家长不同意也得同意,两兄妹结婚时间相差三年,两家第二次又做了一次亲家。

尽管乡间民间多少年来,因家庭琐事发生好多大大小小的矛盾,总的说来是凡还门亲的人家相对矛盾还是少的,因为他们毕竟有一种牵丝引带不可分割的关系。关于还门亲,乡间还有好多的逸趣新闻。俗话说亲家之间是坟茔头合土,往往在老人归天的时候,这两个还门亲的亲家关系就有了一点分清理白。究竟谁家做丧主,公开应该是舅舅家,而谁家“换饭”(七日祭祀的一种仪式)又是姑娘家,就为了这些事,有的人家萝卜蒜瓣地磕磕碰碰,还真为难了老上人。

自从人口观念改变以后,现在独生子女人家多了,一个女孩一支花,当然就很难出现还门亲的现象了,再说目前的世界大了,谁家还愿意用还门亲把这个世界缩小呢,现在年轻人多是再外面精彩世界找到如意的郎君伴侣,随着水乡面貌日新月异,乡野还跑来好多云贵川秀丽的外来女,根本不需要那种还门地“礼尚往来”了,这也应该是乡村婚姻观念的一种飞跃。“还门”的风景成了陈迹,也可能会逐步成为非物质社会遗产。不是吗,发展的社会和世界何必再让陈旧的习俗回还呢?

赐教处: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南闸文化站

qq:77232443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冷漠红颜点评:

还门亲,无疑是一种旧时习俗的延续,在偏远的农村。
在我生活过的农村,也有这种现象。
现在来说,提倡自由恋爱,也就不需要在延续那些还门亲了。
简单朴实的文字,挺不错的文章。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春节将至,提前祝朋友新春快乐!at:2010年02月02日 晚上10:00

心无垠-评论

问好金矿朋友!了解民俗,希望社会进步!很典型的一篇欣赏了!遥握!at:2010年02月02日 晚上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