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语病逸翼

发表于-2010年01月28日 下午3:38评论-2条

在为学校的月考监试时,发现些语文试卷上,有“找出有语病的句子”或者“找出有错字的词语”这类的题目。它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的,选择题,答案唯一,这一个“唯一”的答案,据说是最能够体现客观公正,符合公开公平的原则。

二十年前,当自己还是高中生的时候,面对的语文试卷,似乎也都可以看到“找出有别字的一组”及“找出有语病的一段话”之类的题目。那时候,标准化考试兴起未久。选择别字与病句就是在“标准化”的规范之中。

对错别字或者病句的器重,似乎是众多命题专家心照不宣的事。记得从小学时代的考试开始,语文试卷中就有改正错别字的题目。那时候,乡村的小学里甚至连打字机都没有,更不可能用上电脑,那些试卷都是老师手写,用蜡笔蜡纸加一块钢制的蜡板刻出来后,用油墨印出来的。也许因为小学认识的字本来就少,老师故意在某些字上加了一笔或是减了一笔,造成某些错别字。有些字在加了一笔或者减了一笔之后,在字典里就查不出来了。现在,这样的文字游戏再也无法进行下去了,因为所有的试卷都是电脑打印的,在电脑系统里不会再有这种阙笔或者衍笔的“文字”出现。所以,现在出现在试卷上的“错字”,其本身并没有任何错,其错处仅仅在于被站位不对。

经常见到语文老师让学生做找错字和找病句的专题练习。错字,也是“语病”的一种,如果把一段话看作一棵树,一个错字的出现,就好像那棵树的皮被挖了一个小孔,基本上不会影响整棵树的整体存活,只影响了观瞻效果;病句,则好像是这棵树的枝丫,也许因为某一个词语的不当使整个树枝要掉落下来,也许会因为某个词语的缺失而招致树枝甚至整棵树干枯……选择别字或病句,就好像在若干人之中挑选一个患病者。一般而言,这个患病者都有一些表象:譬如发烧,譬如咳嗽,譬如哮喘。想来,古人几乎都是运用错别字的大师。在浩瀚的古文献中,出现无数被今人称为“通假字”的文字,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些通假字,本身就是错别字,是站错了位置的字。一个字站在某处,而不是他字,造字之神已经做好了规定。可历代的骚人墨客无数次地越了这一雷池,为后人留下无数的“通假字”。古人可以“通假”,现代人不允许“通假”,抑是因为现代人受至更多更好的教育,“以假包换”了,能够“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从而不再“通假”?只是现代人在文字以外的通假功夫,吸收了数千年的精华而纯熟的,通假的功夫已不可用文字来表露。

语病,也是一种病,甚至是传染病。如果“免疫力”稍差,就有可能受其侵害。在这个题海泛滥的年代,语病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视线里,就好像某种病毒无数次地接近一个人,最后这个原本免疫力很强的人也不再能“免疫”。而今,语病的污染一点也不比环境污染逊色;在这个电脑越来越频繁地代替着书写的年代,“通假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场合,轻轻地弹一下手指,一个字“通假”了。

写于2009年12月19日

原载 http://wglyz.blog.sohu.com/140058204.html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逸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文化总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微妙变化。通假字已经不能存在于正式文本当中,却又时刻出现在电脑里,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

文章评论共[2]个
半斤-评论

由小见大。问好朋友。at:2010年01月29日 凌晨0:40

逸翼-回复谢谢点评。 at:2010年02月01日 中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