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赞歌
——读八年级语文下册有感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之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摘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的确,爱是什么呢?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行走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犹如徜徉在一条爱的长河里,常常被一份份真情所感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多篇优美的文章犹如“爱”的音符,串起了一首动人心弦的爱的赞歌。
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和对鲁迅先生的热切的关怀令鲁迅先生离开日本二十年后仍念念不忘,那是多么博大的师爱啊。作者又以一条暗线宣泄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博大的师爱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鱼水交融,如重低音捶荡着读者的灵魂。
莎莉文老师用一颗正直、温柔、博爱的心演绎了人间最伟大的师爱。“再塑生命”的本意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但在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说那是“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是莎莉文老师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把爱化成温暖的阳光,化成滋润的雨水,化成晶莹的朝露,化成悦耳的音乐,于是“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的爱,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师爱么?
师爱让人受益终身,母爱也何尝不是这样?胡适在《我的母亲》里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往事,用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这份母爱,记下了严师慈母的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这份母爱,让作者“学会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能体谅人”。
友情也同样珍贵。牛汉在《我的第一本书》中,用沉重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故事中所描写的生活虽贫困艰苦,但文中的“我”和“乔元贞”在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珍贵的情感又何止这些,翻开课本,眺望这条爱的长河,动人的情感如浪涛般奔涌而来,不经意间溅湿了读者的脸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亲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尽牵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乐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共同构成了这首荡气回肠的爱之歌。
小爱让人感动,大爱让人深思。
严春友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他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而吴刚则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绿洲,今天却是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沙漠——罗布泊。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跌宕起伏之际让我们心灵感到震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心头萌芽生根。位梦华和利奥波德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旅鼠和大雁的秘密,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动物朋友的关爱之情。
关爱动物、关爱生态环境、关爱大自然,这是大爱,是沉甸甸的爱。
沈从文、汪曾祺、萧乾、琦君、冯骥才等大家引领我们欣赏了情趣各异丰姿摇曳的民间艺术,走进这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族风情画卷,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爱生活,爱家乡,这也是大爱,是热辣辣的爱。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那份炽热的忧国忧民意识让我们感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响彻云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精神为后人树起了一座爱国的丰碑。这种精神,乃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生命力之所在,亦是中华民族希望之所在。
爱国,是神圣的爱,是一种血肉相连的爱,是一种用热血和生命去演绎的爱。强烈的爱国之情,把这首歌的旋律推向了高[chao]。
编者最后用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这首爱的赞歌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读着这首爱的赞歌,感动无语……
梁耀华
写于2007-11-22
-全文完-
▷ 进入醉枫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