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谈论文学创作,无意中牵扯出“意义”问题。
与“意义”比较类似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创作目的等等。
我认为“意义”这东西,针对文学创作者而言并不那么重要,在创作过程中,越是在乎“意义”,其作品也就越没有意义。
还有诸如风格之类的问题。
有人总是苦恼为什么写不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及为什么想写的题材别人都早就写过了等等。
这些是问题吗?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
一个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一切并用心去写作的人,会没完没了地去考虑诸如“意义”“风格”“题材”“及创作目的”之类的问题吗?我看不会!
总是下意识地用习惯去考虑这些问题的人,如果不是文艺理论家或评论家,那也许就是文化掮客了,抑或一些御用文人。
我们如果回想一下很多被当局的喉舌称之为“意义巨大”的影片或小说,就不难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各种问题:样板精神,歌功颂德,粉饰政绩,脱离现实,情节无聊,味同嚼蜡。
喜欢追求“终极意义”甚至追求远远超越了文艺作品本体之外的剩余价值,也就是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创作目的”。
然而这么做的确是很不明智的,因为自由创作并不喜欢承受诸如“意义”之类的人为限制,更不喜欢接受所谓的“文艺理论”之类的框架制约。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满脑子既成概念之人,自然容易忽略掉展现在眼前的各种生机盎然的现实景象,也更容易封闭思维的灵动性及可以无限想象的心灵世界,那么由无数无足轻重的既成概念所控制下的大脑,又如何能创作得出视角新颖风格独特自然天成之酣畅淋漓的作品呢?
一如为数不少喜欢写作古体诗词的人,有不少都对所谓的“格律”过于吹毛求疵却忘记了诗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喜欢舍本逐末地去考量诗词的每一句是否都迎合了格律,由此便不免经常性地作出削足适履的蠢事之后还洋洋自得自以为是。
我们常能听到“艺术是无价的”这句话,这句话本身没有错,所以请不要误会成“艺术作品是无价的”这样的意思:自古以来的艺术作品根本不存在无价之说,而任何艺术天才的大作,到最后都难免被金钱所衡量且都有其相对稳定的价位,但艺术本身确是无价的,因为艺术概念并不等同于具体的某件艺术品,因为艺术是个抽象概念,而具体的某件艺术品确是具象的存在。
概念混淆会导致思维絮乱,更容易陷入各种迷茫与彷徨之境而不能自拔。
很多人习惯于把“作文”与“做人”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在我看来这是很愚蠢的,如果真的可以等同,那么这两个词汇就必须得取消一个,也就是把其中的一个词汇尘封进文字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我们常讲作文一定要做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这其中的意思无非就是强调“有感而发,随手记录”的创作原则,但做人却不能如此。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混混谔谔不谙人事的,但随着年龄学识等的逐渐增加及生活体验的日积月累,每个人都有可能写得出很好的文字作品,只要能做到“师法自然,源出我心”,那么情真意切的美文自然是唾手可得的天成之作。
作文讲究自然成文,而做人,却少不得去修心养性,这就是做人与作文之间的差别,所以两者根本不能等同。
所以在创作这些“师法自然,源出我心”之作品的时候,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考虑诸如“意义”“风格”“创作目的”“主题思想”及“都是别人写过的题材”之类的问题么?
越是具备了伟大的“意义”,搞出来的作品也就越是味同嚼蜡,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无数的文艺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甚至包括最近的电影《孔子》在内,也依然没有摆脱这个八股化的文艺创作模式。
八股是什么?无非都是些被硬性规定了的创作格式,这些格式就是诸如“意义”“风格”“创作目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阶级感情”“奴性文化”及“政治立场”等,这八个大问题,合称文艺创作的“八股”。
闭起眼睛隔离现实,封闭心灵忽略生活感悟,满脑子只想着八股,八股,还是八股。
此时,生机勃勃的文艺创作已经休矣,代之而起的,无非烂泥潭罢了!
2010年1月27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