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浪漫的经典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葡萄牙里斯本城市交响乐团为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顶级视听盛宴。
里斯本城市交响乐团是葡萄牙知名乐团,汇集了葡萄牙最优秀的音乐家,多年来活跃在葡国内以及欧洲的剧场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剧团指挥西扎罗?科斯塔是欧洲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音乐会上,西扎罗?科斯塔亲自执棒,演奏曲目涵盖了世界众多经典作品。
在下半场,除了布拉戛?桑托斯的《辉煌断奏曲》和今年诞辰200周年的门德尔松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又有了中国曲目《红旗颂》、《北京喜讯传边寨》等,特别是《良宵》,短短3分钟,单纯、轻松,像一朵才开的白海棠沐浴在月华中,听来心底生出平静的快乐。
晚上回来,我想与90多岁的母亲分享,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听了,竟又提起我儿时的事。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当我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有次晚上忙收割,母亲就将我放在田头。我开始哭啊哭,不知等了多久,不哭了。母亲以为我哭睡着了。再近前一看,哪儿睡,正在那侧耳听着什么,母亲叫也不理。母亲用脚在地上放劲踏了下,我竟又哭了。稍许,又不哭了。母亲明白了,我是在听虫子鸣叫……
音乐不都是对大自然的摹仿吗?每次母亲道我这段“古”,我总是如此想。只是有的摹仿技艺高超,有的摹仿技术拙劣。比如曼陀铃这种乐器,它的发声就类似金铃子的鸣唱。也许意大利人最初发明这种乐器,就是受到了金铃子的启发。但无论传统的曼陀铃,还是现代的电声曼陀铃,其音质和音色跟金铃子比较起来,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呢。所以我觉得,歌唱家和乐器制造者都应当以鸣虫为师。
对于交响乐我总是怀有一种敬畏的心里。我不是因为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听不懂,而是人穷机会少,或者叫舍不得花钱,一直没有亲身体验过现场版的交响乐。由此,也就认为,即使去听了,还不是硬着头皮假装绅士……现在看来,是错了。应该说,好的音乐,需要好的环境,好的表演,就像一盘好菜,需要放在一个精致的瓷盘里,才更让人垂涎;就像一个美女,需要恰如其分的化妆和服饰,才更婀娜多姿秀色可餐。
聆听近代绝响,领略艺术精粹。尽管我没进场听交响乐,但对电视上播放的及交响乐碟片还是喜欢的。听了这么多年的音乐,我感受到,虽然每个音乐家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但就算听上一千次,第一个音符出来时也还是心灵的升华。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二胡曲,中国的刘天华作于1927年。有人说他的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还有人说他由于历史的局限,音色略带忧思。其实,这也正好反映了作者虽处良宵之夜,但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忧虑感。刘天华有那么一点像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他的作品以自己的内在感情和心理变化为主,侧重抒情;而《良宵》一曲,堪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梦幻曲》,文人气息浓郁。还有,他们都来自偏僻小城镇,同样的士绅家庭;舒曼的那个小城镇名叫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刘天华则出自“延陵季札归葬处”的江苏江阴。他们俩都出自礼乐崩坏的乱世,不过,刘天华虽然没有舒曼知名,但在创作上似乎要比舒曼有更多的锐意创新。
那是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良宵》,中国现代音乐的早春天气。清新质朴,却又带一点古色古香。这样的作品——尤其是其内在的精神气韵——绝少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烈的民族气派,这是中国“五四”以来少有的自信的作品。近代,我们在小说、诗歌、戏曲、各类社会自然科学上都没寻觅到这股清新的自信之风,惟独刘天华的《良宵》,给了我们一个天才的意外惊喜。
今宵何宵?元旦,这里是人民大会堂“全球通之夜”2010年淮安新年音乐会。良宵听《良宵》,乐矣!
很多人说,所谓的高雅艺术,就某种程度而言,是有钱人的艺术。我觉得这是实话。不要说那些打工族,就是我,花368元,那可是奢侈的。感谢中国移动赐我一张入场券,给我聆听《良宵》的机会,让我度一个快乐的良宵。当然,这入场券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我的劳动(征文)回报。
是的,良宵是劳动创造的。今天是新年的开始。新年,只有更勤奋,更多地思考,才能让更多的夜晚成良宵,才会让岁月更精彩,才会让生命更闪光。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