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下午4点53分,北京时间上午5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看到这则新闻,心情变的沉重,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些人祈祷,希望海地人民可以尽快地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如果可以选择,真的很希望自己可以去海地,为当地的人们尽一点微薄之力;只是,我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每天都在关注海地地震的新闻,每一次都让我震撼,有感动,也有揪心。一场地震,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要拿多少的时间来恢复这个国家的原貌,又要多久的时间来平复地震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
放学回家,如平常一样打开网页,关注海地地震新闻。那些照片让我看到生命的挣扎,看到求生的本能,可以理解,却让我感到痛惜,眉头紧皱。图片上一男子全裸,手脚被捆绑住,背上有一天天的血痕,他倒在垃圾堆旁,已经没了呼吸。周围有很多围观的人,一有人挥舞着鞭子,有人用脚去踹他,有人对他指指点点。我不知道读者如果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有什么样的感触,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的有感而发呢?据报道,是因为该男子在地震后,抢劫食物被众人抓获,众人以私刑将他鞭击致死。
公然动用私刑,将人鞭击致死!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但却就这么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这些看客们,带着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所引发我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是对人求生存的一种思考。我还特地发信息问我的一个好友,问他什么叫做“人性”?
什么叫做“人性”?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从哲学到经济学,都有人对“人性”一次进行诠释。或者说,“人性”就是你不能用语言概括,它却就这么存在,所以很难给它一个标准化、统一化的定义。
伊斯兰坚定不移地宣告﹐人性是真主特殊造化的人类本性﹔人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对真主的信仰和坚持稳定的社会规则。简言之﹐人性就是人类所特殊具有的道德和责任。真主造化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例”﹐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自己进入这个世界﹐也是他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但来去不自由﹐大权在造物主那里。在匆匆短促的人生里﹐可以享有充份的自由﹐但是每一个人的道德和责任由自己负责。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典籍已经谈到人性。《礼记.礼运篇》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战国时告子提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以天赋道德观念来解释人性,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荀子则与之对立,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我在想,“人之初,性本善”也应该算作对“人性”的定义吧!
地震发生了,海地太子港成了一片废墟。灾难已经发生了,就要面对,生活还是要继续。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就夺去了二十多万人的生命,速手无策。很多个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个地球,就是一个大家。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交通的瘫痪,导致救援部队不能及时的赶到。当地的人们处于危急状态,缺水缺粮却医药品,因此暴乱不断。
然而,事态在恶化,已经到了警察无法控制的局面,警方最后不得不放弃枪决抢匪的规定。太子港的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人们为了食物而互相攻击,有人拿着大刀威胁妇女,只为她手中的那点残缺的面包。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太过凄惨?
这让我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看到的是兽性,而非人性。野兽,有的只是求生的本能,为了自己可以活下去,就会攻击别人,弱肉强食。虽然,现在的社会也是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但是却还有人性在,因为我们是人,是高级动物。
生存!就只是为了生存,就只为了活了下来。不是地震,有的人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沦落到要抢劫的地步,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死在大街上,在垃圾堆里焚烧。
不想说那些人丢失了人性,但是事实上是真的丢了,这远比地震本身害怕的多。我不否认,那些灾民,抢劫是不对;但是,是被逼的,不过是为了生存,不过是为了活下来。就这么动用私刑,结束了别人的生命,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既然,同为一个国家的同胞,为何不能宽容一点点,大家一起努力,度过难关呢?生存固然重要,但是人性不可丢啊!
-全文完-
▷ 进入冷漠红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