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又开始下起雨来,这个冬天似乎总离不开薄凉和惆怅,细细腻腻的,总也有下不完的清愁。
去解放街旁边的一条巷子,巷子狭小,拥挤,地上铺着陈旧的青石板,人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每到下雨的时候,地上满是湿答答的水,不小心这些浑浊的泥水甚至会溅到你的鞋子上。
巷子里矗立的都是一些老房子,驳斑的土墙,青砖,灰瓦,墙头上爬满了藤蔓,牵牵绊绊的,像女子的心事,低低转转,蜿蜒而上;在这里时而可以看到一些滋长的青苔,细细密密地长在石头缝里,瓦楞上,苍绿的色泽泛着浅淡的沧桑;白鸽子是养在露天阳台上的,突然会扑棱棱地飞起,低掠过苍茫的天空。
住在巷子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闲散或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安逸宁静,或是坐在门堂里聊聊天,磕磕瓜子,看看电视,有的却是围着一张古老的“八仙桌”,打扑克,玩麻将;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着最简单的游戏;几只鸡鸭正在地上觅食,大黄狗却悠闲地摇着尾巴,不时地抬头望着门外过往的行人。
巷子古老而又陈旧,和小城的新式建筑比起来似乎那么低落和颓败,可是我知道,许多人就是从这条旧巷子里走出去,搬离开的,他们过着文明现代的新生活,骨子应该还会时时记起这条巷子的吧,因为看这个雨天,巷子里人头涌动的样子,就可以猜想的出来。
巷子里深藏着几家老面馆,打从我第一次到这里吃面离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听街坊们说,这里有家面馆已经经营了几十年了,烫面,煮小馄饨,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可是它却一直没有改变,木桌子,木板凳,擦的干干净净,地上没有纸屑。桌子上摆放着醋瓶,辣椒油,蒜蓉末,看起来既普通又居家,给人一份尘世之外的素朴和自然。
面铺的门口支着一个大铁锅,总是热气腾腾的,整天几乎没有断过火。三餐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总是看到顾客盈门,排队等面或者馄饨出锅的人,站在面铺前面,耐心地等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的面馆有个规矩,只有一个锅,你如果想吃面的话,只有等锅里的馄饨烧好了,等下一锅开煮!
面是浇头面,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切的细细的“油泡”,“香干”,高笋,拌着碧绿的小香葱,浇在装在细瓷白碗里的面条上,配上油绿的几棵小青菜,煞是好看,当然更是诱人,香味浓郁,透着一股农家的气息。面大碗,份量很足,价格却很低廉,一碗只需要三块钱,总是容易吃的撑着了。
面馆的小馄饨最有特色,馄饨皮擀的薄薄的,里面的馅是精细的瘦肉,剁的“面面”的,配馄饨的是切的细细的“千张丝”,碧绿的葱花,还有浮在上面的一滴滴猪油,盛在碗里,看起来那么清爽,吃起来却醇厚,回味悠长!
大家亲切地称呼这家店为“老太婆面馆”,来这里的都是熟悉的客人,店里烧面的厨师都是他们自家的传人,所以味道一直没有改变,这也许是几十年来一直客源不断的主要原因吧?
虽然是寒冬,下着雨,巷子里湿答答的,可是依然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坐着或站着等面的顾客依旧很多,去的时候在角落里找到一个位置,要了一碗面。那面热气腾腾,香味扑鼻,顿时驱赶了身体里的寒意。
看到身边的客人都吃的那么津津有味,谈笑风声的,我感觉这古老的铺子充塞着一股淳朴的温情,那么动人芬芳。
踏出巷子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依然有许多客人络绎而来,挤满了老面馆。地上陈旧而破败的石板路粘湿,冰冷,可是我的心却渐渐地暖和起来,也许就是因为这旧巷子,老面馆里透着的这份烟火味,以及这股熟悉的乡土风情吧,那么素朴,那么悠然。
希望这个巷子能够一直一直陈旧下去,这样老面馆才会继续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喜欢它的客人。
-全文完-
▷ 进入释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