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
暗恋是一种很个人化和个性化的性心理感受。
暗恋所由产生的“据点”依然是“情人情结”。
在《情人学》第一章、四、《血型与 “情人情结” 指数 》中,作者曾对 “情人情结”有过这样的简单的论述:“情人情结”,也就是人类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中的一种先天的、希翼成为“情人”的潜意识或意识。需要立即(再次)指出的是,这个“情人”的内涵,是指婚外的“情人”,而非指婚姻中的丈夫或妻子。
但在对“暗恋”的研究中,这一观点需要作一些“临时的”调整。
暗恋,通常发生在未婚人群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大大地超过男性。
某些女性的暗恋很有可能持续一生。
这一点,也许可以用女性普遍的“内敛”的特性来加以解释。与此相对,处于青春期的男性,更善于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把“暗恋”变为“明恋”。实际上,大多数未婚男性对于女性的宽泛的胡思乱想,总是“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的。这在或强或弱的程度上可以解释和理解为:为什么“花心”这个词汇总是被扣在男性的头上。
而女性则宁愿把暗恋的情怀藏在自己内心深处,日复一日地期待着奇迹的来临。这种“期待”,往往会误了她们的终身大事。
还有一种情况叫“单相思”。单相思的对象,一般来说都是已婚者。
虽然暗恋和“单相思”在本质上看完全是一回事,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暗恋和“单相思”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种隐隐的“幸福感”。而后者没有。
什么人会单相思呢?一般来说,是已婚者。很奇怪的是,单相思的“患者”,大多数是男性。这种单相思始于“情人情结”又高于“情人情结”。在女性,“单相思”大多会变成一种“计划外”的情感消费(关于“情感消费”,在下一节中,作者将作重点分析)。在男性,“单相思”的对象往往成为“梦中情人”。虽然源于“情人情结”,但有些“单相思”却奇迹般的与“性”无关。这可以理解为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学说之所指。
既然叫“梦中情人”,怎么会与性无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相当的棘手。因为,就性而言,最不理智和最理智的都是男性——这,一点儿也没有贬低任何女性的任何意思——事实上,绝大多数女性,在性的感知上,都是被动的和先天木呐的。“妻子在别的男人床上接受‘性教育’”, 这样的西方性研究结论,一语道破了性的“天机”:在性事上,男性是当然的导师。女性则是当然的学生。在接受“性教育”之后,她们就象“海归”们那样满怀信心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到婚姻的王国,缔造并享受作为妻子应当享受的性愉悦,就像男人在“小姐”面前都非常“洒脱”一样。
——以上这段话有点不好理解?
的确不好理解。作者也试图在此给情人学的研究计划中,增加一个课题:暗恋。
与“情人”相反,“暗恋”的本质,就是绝不公之于众。而“情人”的“透明度”相对就要大得多。
暗恋这种很个人化和个性化的性心理感受,在男性和女性的感知上,程度可以说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处理方式上男女有别:女性显得执着和专一。男性则显得水性杨花。
实际上,暗恋大大地化解了作为“累赘”的人类的性灾难。那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的缘故。有暗恋对象的人,通常都是通情达理的——因为他(她)们知道:暗恋是一种福分。
而且,暗恋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功能,那就是净化和深华人类的粗俗的性意识。
月光书屋文稿 社科丛书 2010.01.17在都江堰 月光书屋
-全文完-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