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民间的 草根的 反思的记叙房照020

发表于-2010年01月16日 下午4:42评论-1条

民间的 草根的 反思的记叙——读欧阳杏蓬的散文作品

欧阳杏蓬的散文是现实描述性的,语言铺陈也很圆熟,是那种侧重叙事立场的圆熟,一种类似于处世态度的非中规中矩的圆熟,不同于史铁生,不同于王剑冰,不同于塞壬,不同于余继聪,不同于现当代作家。当我们把当代散文作品题材笼统区分为城市与农村的、主流与民间、中产阶层与草根阶层文学的时候,很容易认定欧阳杏蓬的散文是复杂的、民间的、草根的,完全符合“底层”审美的传统。底层叙事的平淡与切实,蓄含了小人物心理的变异及命运状态的尴尬与均衡,而这一切,在欧阳杏蓬的散文中都具有真实性的背景,显示世事变迁带来的人与社会的矛盾碰撞。民间的人、事、物的天然草根性,弥漫于欧阳杏蓬的散文作品里,即使是一部分叙述城镇生活的散文作品,实质也是农业性生活方式的呈现。

新世纪以来所倡导的民间的题材文学,对从前的主题性命题作了转型,从外部世界的解释,变成民间的生活本身的差异性呈现。欧阳杏蓬的大部分散文作品显然属于新世纪的民间的题材,在某些角度上显示了这种转型的豹斑。

他的散文作品《黑雨》,很能体现民间的生活的原义和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生存状态,把老农民辛苦一生换来的最后幸福抖落得让人辛酸不已。

作家一旦涉及农民、土地的故事,难免会表现贫穷落后的诸多元素。欧阳杏蓬不刻意罗列这些元素,却以一部看似通俗的散文作品《我要的地方叫东干脚》,把过去生活的时代的命运悲哀表现得彻骨透髓。“这是我要的东干脚,即使某些时候,他们会有偏见,并因此争论和吵闹,但这不影响东干脚的纯洁。时间是东干脚人最好的粘合剂,它会还原出真实。就像父母说的那样,真金不怕火炼。可是,真金被人收藏了,人们藏不住嫉妒了。东干脚在变化。”。

《我要的地方叫东干脚》叙事纯熟,情节顺畅,言大于意,行大于境,表现了欧阳杏蓬散文作品中少有的道德与“非道德”、变化与适应的纠缠冲撞,触及了散文作品艺术的究竟之核。我以为这是欧阳杏蓬散文作品中的上品,也是当代散文作品中的佳作。如果在叙事节奏上更紧凑一些,《我要的地方叫东干脚》当会更出彩。

《行走在天河北路》具有城乡生活交织的戏剧性。从乡下进城的农民工带着憧憬和混乱的情绪,在城里的环境中犹豫、恐慌、手足无措。他在看到天河的混浊,也看到了城市的繁华,人的价值在矛盾中得到了价值表现和精神平衡。散文作品本来意趣盎然,结尾“灯光里的天河北路,比天河更像天河。

天河似乎就是这样的,路上的车灯都像星星一样闪着光,十分的梦幻,却又必须走走停停,忍受一种煎熬与折磨。

路上的人越来越像妖,行动十分的诡异。

我在妖群里,成了妖的一员,在天河里,想的仍是凡人的生活。”写活了农民工日子的孤独恬淡和快乐昂然,生命意识的弹力空间较大。

农民的小日子中,有着丰富的民间生活样本,欧阳杏蓬的散文《木匠》可称为其中的一份案例。三个木匠各有不同,道德、生活遭遇、人生观点的变化,换来生活的不同。第三个木匠“他的孩子出息了,当了县长,他不做木匠了,每次回来,逢人就说:到了县城,找他们家,什么事都好办。而熟人除了表示恭贺,还会由衷地说一句:终于熬出来了。这个熬字,就一直伴着我,每遇到困难,我就想到熬,没有什么困难是熬不过去的。”欧阳杏蓬的散文作品,极大可能的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生活的参考。

民间叙事立场的散文作品读来平易切实,容易让人融入和感动。然而,避免是非、好坏概念的单性演绎是散文作品写作的原则。欧阳杏蓬在《桥》中,尽管把桥的形象勾勒得破纸而出,却可以概括为一句悖论:人生就是一座桥,过桥就是一场人生。这样简单狭窄的理念,不同于传统,对于当前的散文作品写作会是有益的尝试。

对于欧阳杏蓬及任何一位严肃的作家而言,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对于散文作品未必都会产生不利,但是起码要回避的是,平行于散文作品人物的价值化、道德化观念。至于散文作品语言的质感、敏感与语感,关键是语言之于结构意境的营造,散文作品语言之于文体创建与创新的功能,确是进入自觉境地的作家的毕生追求。

在我们这个文化根源连着农耕文明脐带的国度里,草根性是充弥于城乡现实之间的血脉所在,也是连接城乡生活的情感所在。具有多年民间的生活经验和长期城市生活体验的欧阳杏蓬,似乎被同化在这种半乡半城、城乡交结的精神状态中,深厚的农业文化观念和农民式情感,使得他无论叙述乡村还是城镇,都充满了机警、反思、哲语、寂寞、新诗歌等语言,凸显了他在底层的明智态度和身为底层草根意识的博采众长。

读欧阳杏蓬的散文,各种经得起咀嚼的话语裹着草根意念,布满他的思维与胸腔,触目皆是,恰如其分,这既是创作需要的刻意积累,也是草根气息的心从口出,是现在散文创作尤其是网络散文创作所缺少的,他将成为一个代表。

散文作品是给读散文作品的人看的,读散文作品的人未必熟悉作家所表现的民间的生活境况,只要能够感觉到散文作品语言的生动意趣,就能间接体验散文作品里的个人意识。一个作家触及农民工的题材或城市题材的散文作品,可能是为底层写作,却都不等于平行于民间,也不等同主客体化合不分,散文作品的象征意义更不等于草根意愿。作家具有怎样的觉悟立场、责任态度,影响着散文作品含有的情感意旨;作家具有怎样的审察与提炼、想象与构造的能力,决定着散文作品文本的精粗厚薄。欧阳杏蓬的散文中有逼真的世俗情景,民间的事态在渐行渐变,民间生活在矛盾困惑,草根人物在冲突挣扎,小善小美在自然闪光,或许这些还不太具有复杂、疼痛、激烈、精彩的观感,会让一些读者感觉不是特别过瘾。但是,欧阳杏蓬的叙事语言和叙述方式就是朴实无华,他的散文作品基调就是自然流畅,如同真切日子、平常故事的自然流畅,这便是他的风格。

我阅读、感触于欧阳杏蓬散文作品的理由是,那些民工的、民间的、草根的反思的人事景象,那些真切的日子,那些独特的感悟,扯平了人们的甜酸辣苦、富贵清贫,给我们以普通道德价值观中一份实在的忧思和期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房照02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有概括,有详析,点滴心得于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可谓慧眼独具的解读。

文章评论共[1]个
董刚-评论

不错,欣赏。at:2010年01月17日 晚上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