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康桥·平康桥·横街曾新

发表于-2010年01月14日 下午4:30评论-7条

康桥?平康桥?横街

□曾 新

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诗人徐志摩的吧?反正我是知道的,而且他的《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句子所传递的境界和哲理总时不时地在我心空里萦回。每每于此,我就心赞道:“徐志摩,真正的诗人!”其实,我知道,徐志摩不仅仅是真正的诗人,还是真正的思想家。不过,他不是通常意义下的“作家,首先是思想家”的那类;而是,他曾经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非同凡响地思考和提示!即便这思考和提示,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流星一样,悄悄地划过,没有得到人们中国航船导航者们的认同,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每当我想到徐志摩的康桥,就总是要想起他的学生卞之琳,于是又总会有一幅画图在脑海里闪现:“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总在羡慕别人,哪知道,我们也总被别人羡慕着!

有桥就有河,有桥就有人,有人就有风景。

想到徐志摩的康桥,即总要想到贡井的旭水河,想到旭水河畔的艾叶滩,想到艾叶滩临河的古朴的座着55等好些大院的平康路,想到因平康路而名的平康桥和那段富含盐巴味儿的古香古色的至今保存完好的横街。 

旭水河发源于荣县大尖山,在大安区双河口与威远河汇合后称釜溪河。旭水河经流一县二区,全长180余公里。古人多沿河而居,且多在滩处居住。旭水河贡井段的艾叶滩、滩坝就是佐证。

过去,从贡井乘花船(一种小木船,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逆水西行8华里——俗称八里秦淮,即至颇具盛名的艾叶滩。艾叶滩这座“因盐成镇”的千年古镇名儿之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旭水河24个犬牙滩中最宽最长最有气势的河滩之形如一片“艾叶”,有牵强附会之嫌;而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公元4世纪时,獠人(西南彝)曾居此地,用汉语写彝语称“赖家滩”,意为“我的住宅之地”(至今尚有人称“赖家滩”可证)。其实,地名只是一个符号,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蕴含的历史文化!

旭水河在滩下转了一个几乎九十度的湾后直奔贡井。这个宽阔、澄净、漂亮的湾,人们叫沱湾。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数百年间,这里停靠着、穿梭着运盐、运煤、运卤水、载人的各种各类大大小小的船只。码头上盐、煤堆积如山,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俨然一座出口大港!沱湾上游是长长的一斜坡式石板滩,石板滩上凿有船槽,滩之尽头有一座石拱古桥——平康桥。建于1902年的平康桥是旭水河上18座古名桥之一,是由当时贡井盐商著名的“三条河”之一的张三和独资兴建的。古代贡井人就是乐于行善,喜欢修桥铺路。那不?建于1861年的济元桥是由当时富户金当山出资修建的,所以至今有人叫济元桥为金家大桥。

我的青年时代曾在艾叶滩小学供职。课余常穿过平康路来到平康桥上看风景——不知那时有没有人在楼上看我——然后,步入两旁小青瓦、木串壁的仄仄的横街徜徉。欣赏布满历史脚窝的石板苔痕,看店铺里七零八落的商品,看四方桌旁、长条凳上悠闲地坐着穿着几乎全是青、蓝二色的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茶客伸出他们粗糙的有些瘦骨嶙峋的手端起浓浓的盖碗茶慢慢地舒心惬意地呷……这时,我也想与之为伍,坐在那长条凳上端起浓浓的盖碗茶来……但是,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我只是痴痴地望着他们,望着他们。倏然,我发现他们也在痴痴地望着我。他们的情态和眼神似乎在问:你这体体儿单薄的小伙子是哪里来的不速之客啊?这时,我想起了卞之琳看风景的句子。遂猛然转身,消失在平康路上……

过了几十年之后的大前年,我才再次来到艾叶滩,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平康路,看虽然被光阴啃噬得有些残缺但依然雄伟壮观的平康桥,看依然小青瓦、木串壁的只是再也没有了商铺、茶馆的横街。当同行者问我:“这石板路是不是老的?”我回答:“是的。和我几十年前看见的一样!”“哦!你看,这石板咋子要这样铺呢?”这时,我才发现这横街的矩形石板不甚宽,几乎呈长条形,其铺设方法很特别——在都是横着铺的中间,有两行石板是竖向铺的,而且石板不是“品排”的,是错落的。我见过的石板铺路,大都是中间横着铺,两旁竖着铺。于是我想起了横街的口的码头,想起了盐、煤运输,想起了驼铃马帮,于是我说:“也许是为驮马吧!”“也许。不过……”同行者的“不过”让我想了很久很久,至今仍未弄明白,这也许是一个永远的迷。

我真想常去艾叶滩看风景,不管有没有人在楼上看我,不管是不是悄悄的来,轻轻的去……

2010.01.13识于盐都天池山麓净觉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康桥灵性尽在一条河上,说它因河而得名不算牵强。那是被徐志摩喻为世界上最美的一条河啊。当年的徐志摩在康桥获得了他一生中可怜的仅有的快乐。也正是康桥的生活,是那里的春风觉醒了他的天赋与灵源,一发不制约,他走上文学的天空上,灿烂辉煌。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条河--旭水河,以及对于河的印象,以及与河为伴的生活。文章前后衔接得非常自然。是河也就有它的灵性,也就有可以得到这种灵性滋养的人。

文章评论共[7]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欣赏朋友美文。at:2010年01月14日 晚上8:28

曾新-回复谢谢朋友! at:2010年01月15日 晚上10:20

雨依鸣-评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啊,名文啊!“你在桥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看你”。也许也有人在羡慕你呢!如我,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品着你的佳作。学习了!问好朋友,冬暖@@@@@@at:2010年01月14日 晚上10:10

曾新-回复谢谢朋友! at:2010年01月15日 晚上10:20

白云1-评论

欣赏朋友美文。at:2010年01月15日 上午10:57

曾新-回复谢谢朋友! at:2010年01月15日 晚上10:19

白云1-回复希望以后多交流 at:2010年01月19日 晚上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