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状元感恩路 (散文)金矿

发表于-2010年01月13日 中午2:56评论-1条

状元感恩路 (散文)

金 矿

前二年,《扬子晚报》上整版刊登了一篇关于“状元村”的纪实报道,记述的就是我们水乡南闸的太东村,一个人口不到两千的村子,文革后三十年居然走出近两百名本科大学生,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个素材不错,我很想从中找到一点灵感的碰撞。

我熟悉这个村走出去的第一名大学生,他目前是江苏工业大学的一位高层领导。我曾向他了解成才之路的感受,他很开怀地谈了一些。鉴于友情地驱使,尊重他的意见,这里不想点他的真实姓名在大社会张扬,何况我写的是文学作品,无须对号入座了。

此君的人生履历很有点戏剧性,也有点传奇性,是早年发生在我们偏僻乡村的精美故事。但我还得承认他很优秀,是令我感动值得我学习的人物。他小时候生活在极其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他的家庭又是灾害群体中的特困。父亲这座大山在灾害中倒塌了,常年身体不好的母亲寡居后,领着他们兄妹五人艰难地漂流在风雨中。家中几乎没有一个强劳动力,没有一点点生活依靠和来源,他能进学校门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他极度贫困和极度智慧感动了当时忘我的教育人,一二年级的门槛没有进,只是同村大孩子旧书给了他自学的一点机会。那是到三年级开学,他瞒着母亲到学校报了到。没有书费买课本,依傍着同桌同学看两页,中午放学还得割一篮子青草,上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一个星期只能进教室半天,其余时间都是帮母亲做活,为生产队割牛草、拾粪,可以多苦几个工分。然而到考试时他是必到的,总是以满分第一让同学们惊叹。

小学毕业后,到他地报考初中他可没有办法,没有想到那所小学升了级,有了戴帽子初中。老师就是他的小学老师,还是老师把他请进了课堂,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家庭唯一的男壮劳力,是老师为他叫了书学费,名义是学校减免,发给他一套书。他仍然一边劳动一边自习,经常缺课,到考试时才参加,还是特殊的满分。这既是学校的光荣,也是学校的无赖。总算初中毕业证书他是很顺利地拿到了,还是绝对的高才生受到当时公社的表扬。再上高中要住校没有钱,像这样散漫他也难以就读,何况生产队也离不开他。

说来奇怪,那时候高教恢复招生,名义是贫下中农推荐。一次一个名额很优越,公社安排一位要员的子女比较秘密地填了表,但为了欲盖弥彰,要找一个没有一点势力的老贫农子女陪同。不知是谁想到了他,心想他不是高中生,没有一点后台,即使推不上他也不会有意见。还好,这表格报出,那位干部子女在还没有入学就因流氓罪予以逮捕,没有想到歪打正着,让他进入了高等学府。

一个名义初中生上本科应该是很难跟班的,那时工农兵学员因学不下去退学人不少,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是年年保持优秀,大学四年后,以优等生留校做老师。后来逐步进入学校的管理层。也许有人讲此君有一点机会主义,他并不是通过真才实学进的大学门。可就是因为在他的感动和带动下,后来有好多名小字辈都成了才。

江苏工业大学,原来只叫镇江农机学院,属于农村对口的学术专业,相对城里的高分学生眼里根本没有它,录取条件不苛刻,加之有他这学校一位小领导的引荐,考分、专业他都一清二楚,因此也为本村小字辈提供了便利,这个状元村在后来竟然有十多个孩子在同等竞争条件下,家长都把责任很轻松地交给了他,这些孩子的母校都填上“江苏工业大学”。就业都很优惠,因为它是重点一类本科大学,在国家都有知名度。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大学生只是动乱时代的幸运儿,贫下中农推荐毕竟是荒唐年代一种很不理智的学业举措。要是凭实力高考,他是不可能进高等学府的。是的,他是有那么一页不算太光彩的历史,但后来的学历与学位证书可不是一纸空文。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勤奋地努力,早以填补了那断层空白,成了该校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我对这位老弟真由衷地钦佩,最起码说我达不到这一点。

这么多年以来,岁月变迁,他的老家已经没有了亲人、土地和房产。他也很少回故乡省亲,再说家乡那个年代的穷哥们哪家有大事都不想轻易打扰他,他也毕竟公务缠身,同种田打工的不好比。只是到他那里,你得非要接受他的上宾款待,还是那个老弟兄的盛情。

前不久,那位小学毕业及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去世,有人想到了他,一个电话过去,他像个小孩子似的,在电话里就传来悲切的哭声。两个多小时,他赶到楚州老师的灵堂,跪在那里泣不成声,像失去了自己的亲娘。他悔恨这么多年对这种慈母恩德的忘怀。是啊,他说这位老师曾利用好多业余时间对他辅导,连书学费都是老师的,没有这位老师根本没有他的今天,他感到极大地愧疚。

他比我小两岁,在早年接受初等教育时我相对比他优越得多,也许就是因为优越,却缺少他这种困境奋发的精神,当然也没有他这样学业有成。还好他没有小看我,很珍惜曾同我有那么一段同道的交往。这一次我告诉他自己关于“南闸民歌”的系列图书想公开出版,他很是欣喜,夸我能够在困境中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很了不起,说这是家乡文化面世的光荣。也是家乡文化的骄傲,说很感谢我,并表示不遗余力出面资助。我同他开心起来,说还不是受你们这些状元的启迪和鼓励,我这只是一种状元思想和行为的接力。学历上我是土包子,写出的只是乡土文学,文笔稚嫩,闲花野草,还要靠你们这些状元润格、编辑、拔高呢,他笑了,说老师有点太谦虚。

他告诉我,一刻也没有忘记感恩家乡,这一次但愿能帮上一点力,并向家乡的父老乡亲问好。哎,我在想,这位大学生的履历正是状元村学子们从贫困走来,从乡野走出,向科学奔去,刻苦奋斗、奋发、奋进的轨迹和结果,他们在充实自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感恩着这淳朴厚道的文化之乡,前景不可限量。我们在等待着,在他们的面前永远的一条感恩路、他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的原始文明带向远方……。

赐教处: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南闸文化站

邮箱:jinkuang2008@163.com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澌涵毓推荐:澌涵毓
☆ 编辑点评 ☆
澌涵毓点评:

文字朴素自然,以人物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的原始文明带向远方的学子的感恩路,同时让我们体会了状元村的文化底蕴,永远记住了那个名字,“乡南闸的太东村”。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新年伊始,祝朋友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at:2010年01月17日 晚上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