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中国现代诗: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是土壤、是魂;二:借鉴了欧美朦胧诗的技法;三:语言还是中国的。所以,中国现代诗,是在中国古体诗、律诗词、中国画的基础上的创新,根,永远还在中国文化的土壤,它永远只能、也必须是中国基因的。就这么简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诗是给谁看的?一:如果是给大众,那么,就必须大众能够看懂,这对诗人的要求非常高:浅白的语言、深邃的内容,这个,要求诗人必须穷其一生,“站在生命顶峰,俯瞰这个世界。”如果只是给诗人中的高手看,而大多数诗人看不懂,那就是诗人们想集体自杀。记住,天下的好读者永远存在,好诗人不常有!我看见,我们中国三十年来绝大多数现代诗,还停留在语言表面,而没有进入内容。而要进入,是高贵灵魂的进入,是生命体验,是对人类的大爱,没有自己,或者准确的说,在“大”的相对之下,“小我”早已微不足道!这是对诗人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好的诗人!
写诗,“功夫在诗之外,”这是个再常识不过的常识了。这话,说了几千年,但大多数现代诗人,只读诗,这完全是开玩笑!如果懂诗,就叫“急功近利”,如果不懂,就去下功夫。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行万里路等等,想走捷径?自欺欺人!
中国现代诗,许多年在走弯路。但它一定回归。这是哲学里讲的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过程。中国诗的土壤很厚,必然长出中国符号的现代诗。我们期待着中国现代诗的“螺旋式”回归。谁都能看懂,谁也看不透,回味无穷,每一次读,就有新的联想,这就是好诗。比如唐诗宋词,我们儿时读,现在还在读,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能像是关着的门,你不让人进去,怎么知道深浅?你得把门打开,进去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收获。完全是天书,只能说明底气不足,用花招来掩盖内容的贫乏。古今中外的大手笔,到了炉火纯青时,一定是深入浅出、隽永无比。看似“无法”而“有法”。比如李白、李清照等等
相对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不出大师的时代,财富、聚敛财富,是我们身边经济社会的主题。当这原始的积累过程“相对”初步完成,以财富上的成败论英雄的氛围渐渐变得淡化时,心灵便开始苏醒,才有可能有几双冷静下来的眼睛去看去发现,爱便会复苏,从而产生激情,产生伟大的灵魂。比如,我们抗日题材的文学艺术,我看不到一双爱的眼睛,除了爱国和民族仇恨还有什么?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悲哀,同时也是人类这“一个个大家庭”的不幸。人类是要和平的,而战争却自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战争是文化最危险的成果,而文学艺术,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爱。爱是一座高山,只有极个别灵魂才有可能站在顶峰,才能看见和想见那理想的追求。
站在生命顶峰,俯瞰这个世界。这,不是谁都能达到的境界。只有大师!
我非常绝望的期待着大师的出现。
2010.1.11.
-全文完-
▷ 进入f323536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