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午后,福州缠缠绵绵的秋雨,停歇。天依旧微冷,云罩在天边,有一点点的沉闷,却不会让人难受。风却不如往常那般的袅袅,今天停顿了一阵。我独身坐上木质的靠背椅上,享受着一个午后难得的闲暇。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舒坦和喜悦。
一杯清茶,一杯高山铁观音,在桌子边站立久久,冒着丝丝的热气的玻璃杯,升起的是茶叶的叹息,水汽的一圈圈流散,好像早已凉却在我的目光中。伸手拿来在嘴边,闻上一闻,淡淡的绿茶香气,一股来自高山的灵气迅速的窜入鼻子,流转于全身最后在脑髓中驻足。全身的毛孔似乎也在休憩中,灵魂一阵明晰的清醒。
对于茶我了解的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是偶尔的看到一些茶的诗词歌赋,一些茶的典故,一些茶友的品评。我对于茶只是迷恋。迷恋于茶的文化历史悠久,迷恋茶的苦中作乐。
福建地区市面上见到最多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铁观音在茶壶上出现的几率在最大的,几乎一上来的茶叶全是些铁观音。到最后我一见到茶叶就会想起铁观音的香气,那种迷人的茶香,那种温润的感觉入口,就会浮想联翩。联想自己身临其境的到达茶产地,也跟着采茶女一起去采茶。江西的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中孕育而生,前几年我还遇到了采茶戏的戏班,还听了一段戏,那个戏 朴实无华,大大方方。铁观音的产地有没有如此的戏就无从知道了。
大红袍可以说是福建茶的代表。大红袍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大红袍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价格自然是不菲。所以大红袍只是偶尔的喝上一点,还不是正宗的大红袍只是大红袍的嫁接茶。福建的大红袍也就是几株老茶树。这几株大红袍也是有着很美好的传说,相传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朋友介绍说现在的富商巨贾为了那几株大红袍的茶叶可以一直坚守在那里,富商们坚守直到看到茶叶采摘烘焙一个流程才放心拿一大把的钱给茶商。物以稀为贵啊!至于像我这样的一般的平民是喝不上那些稀有茶叶,只好望茶兴叹。
好久以前看过一部历史书书上说,曾经,海上的两个霸主荷兰和西班牙为了争夺福建茶而大打出手,造成两方人员伤亡。
饮茶饮的是一种文化,一个恬淡的文化,一个中国骨子里的宁静淡泊的哲学。一种宁静淡泊的哲学可以说是中国人历来都迷恋的哲学,也是中国人对待人生和对待一切的哲学观。在诗词、绘画、戏剧上的最高追求。水墨画当以淡雅的逸趣为最高品,譬如倪瓒为元代第一逸趣。诗词就更加的明显,陶渊明、王维的诗歌被后来者视为逸趣淡雅的神品。至于散文更是把淡的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古筝和古琴追求的依旧是淡淡的高雅,听来犹如是品尝了一杯古人的淡酒,不醉但是迷人。我饮茶也只是图个形式,乌有古人的胸怀和文化内涵。只是希望沾点古人的淡雅高格,拂去内心的一些尘埃,感悟一点古代的淡泊宁静的哲学观,以及对待大千世界的一点点的淡定。
喝茶也是领悟人生的一个过程。在我的书籍中台湾作家林清玄关于品茶的散文是我的最爱,对我来说篇篇都是精品,富含哲理。对于人生的探讨可以在喝茶中一个个的领悟透,可谓饮茶中的禅者。《浮生若茶》《淡品人生》《人生,实在经不起几泡》都是精品。
林清玄不愧是台湾的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人生的感悟也是极其的深刻,简简单单的一个饮茶,到了他的身边竟然可以其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对于人生真如他所说,人生,真的是经不起泡上几泡。我们的人生又要平顺,又要有滋味,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人生害怕沉浮,又要有深度,那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品到真香的茶,则是必须经过沸水的泡,以及经历的人生的沉沉浮浮。正如林清玄散文里的那个释圆说:“水的温度主宰了浮沉,温水冲的茶,茶叶轻浮在水上,没有浮沉,又怎能散出它的清香呢?沸水沏的茶,一次一次冲击茶叶,茶叶浮浮沉沉,逼出了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热、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有千百滋味,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一个秋天的午后,品着茶,探寻着些茶文化,感悟着人生,确实在一件快事。
-全文完-
▷ 进入诗性江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