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被忽悠了?一缕清风哲

发表于-2010年01月08日 凌晨0:40评论-1条

《华尔街日报》里的文章《哥本哈根会议并未取得满意结果》:“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周六在代表们的彻夜激辩后结束;会议最终在中国和美国斡旋下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其关键细节模糊不清……由于美国、中国、欧洲以及内部尚存分歧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对如何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存在根本分歧,此次为期两周、有将200个国家代表出席的会议几乎以彻底失败而收场。在会议临近尾声时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牵头匆忙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大会终于在周六早间大会的最后时刻达成了这一非约束性协议;而它仅得到了与会代表们温吞水般的支持,此时彻夜激烈交锋的外交官们已是集沮丧、愤怒与疲惫于一身,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抱怨没能参与最后协议的制定。”

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失败涅?这里的猫猫很多。此文只说一个,就是被最终炒为“气候们”的“黑客们”。

11月17日,一名黑客入侵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计算机服务器,盗载了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其中包括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等人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同行近10年来的通信,然后将这些文件上传到由气象科学家主办的“真实气候”网站上。

这些邮件和文件在网上公布后,引起一片哗然。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对曝光的文件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气象学家利用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心,用一些不实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理,然后从政府或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实际上,全球变暖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夸大”和“扭曲”了。

在巨大舆论压力下,琼斯教授尽管在11月24日白天还极力为自己和同仁辩护,但当晚不得不宣布辞职。

其实,一直有科学家在争论“全球气候变暖是真是假”。2007年3月8日,英国bbc电视台4频道曾播放过一个名为《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纪录片。该片甚至认为,“全球变暖说”其实是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背后是一个高达数百亿美元的产业。

当然,还有很多支持的声音,这里就不引用了。哥本哈根会议所以失败,恐怕和此事件带来的舆论和质疑有莫大的关系。

这真是够颠覆咱思想的。尤其是清风,为啥涅?因为俺是学环境的,课本里说得明白,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转移等等。当然,后面说的是因气温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大家都知道的,因为媒体上老是在宣传,而且我们甚至有切身的体会,譬如这几年的冬天没有以前冷了等等。而全球变暖之后的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的生存受到威胁等等大家也都了然于心。说道这里,俺再给您颠覆一下认知。

我在一个科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因为具体文章找不到了,我只说个大概。文章的意思是说,全球变暖了,北极南极的冰川融化了,但是海平面是没有上升的,而是下降的。这又是为什么涅?我们只看到了冰川的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但是忽略了温度的增加亦会使海水减少。温暖增加了,海水的蒸发量就增加了。冰川全球有多少?海水全球有多少?冰川融化后增加的水量有多少?蒸发掉多少?蒸发后又循环到海里的水分又有多少?具体一算呢,海平面不升反降了。

我们在日常忙碌的疲惫中,已经越来越懒得去思考与辨别了。所以大家都这样说,也就信了。鲁迅早就说过:“都这样,就对吗?”咱老祖宗也警惕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画家兼作家的刘墉更是说:“尽信(老)师不如无(老)师。”

今天的科学,可能就是明天的玄学,再加之当权者和当事人为了谋取私利和他们那个团体的利益,往往会混淆视听,使事情扑朔迷离真假难辨。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只要大家留心去观察去思考,就能少被忽悠。

看到清风此文的朋友多是在文学网站玩的。我就文学网站的编者按来举个例子。文学网站的编者按基本上都没什么内容,这点大家都知道。多是赞扬鼓励和一些对文章内容的自己的看法,无关痛痒。多数读者觉得这样很好啊,因为编辑很牛啊,很牛的人鼓励我说我写得好,我更有心情去投稿,不错啊。对于编辑呢,你去做编辑,就会被告诫,尽量不要说作者坏话啊,多鼓励(讨好)啊。然后编辑觉得也不错啊,就是应该这样嘛。最后的结果就是那样了。

难道网站不知道来投稿的文友希望提高希望被指导吗?难道编辑们都是喜欢溜须拍马之人吗?难道编者按那样写就真好吗?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杂文叫做《得奖恐惧症》,是说的清风这几年在几家文学网站得了奖人家不给的实例。此文投稿至三月文学网时,站长加了我的q,然后拉我去他们的作者群,再把我这篇文章的链接发到群里说:“清风这篇文章很有趣,大家去看一下。”我笑问,咱三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他说回答很有趣:“绝对不会,哥不缺钱。”接着又来句经典:“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他的话很有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有两点:

第一、“哥有钱。”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做文学网站的是有钱人,有钱人才去做网站。然而,文人多是没钱的,起码在中国如此,否则人家韩寒也不会在鲁豫采访他时抱怨说,一个中国的畅销书作家竟然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子。也就是说,文人多不会是文学网站的站长。之前清风在一家文学网站做过半年的编辑,网站的站长是中国博客网的技术总监,聊天时他说,我懂技术,可惜不懂文学,搞文学网站,这是我的一大缺陷。此言不虚,他不懂文学,也就无法真正明白作者和读者的需求和心理,最终网站还是垮掉了。很多文学网站的致命缺陷的根源也在这里。

第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清风在各个文学网站做编辑做了三年多。最开始在一家文学网站做,我一看他们历来编辑的名录时,吓了一跳。因为之前那些编辑全都不在做,也就是说编辑队伍换了几次新。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不管是当初为了点虚荣还是想锻炼一下,编辑都是从好一点的作者选出来的,当然也是义务的。随着编辑们的发展,他们会发现这个活出力未必讨好,可能讨不到作者的好,也可能讨不到读者的好,更可能讨不到其他编辑、主编和站长的好。而且还很费时,影响自己的创作进度,所以不划算。很多东西还被限制,譬如写编者按的内容等等。此种情况下编辑的“流水性”就不难理解了。他们的整体水平不会太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没有利益的束缚,也就更难留得住。所以编辑按的内容也就被制约了。在编辑的整体水平不可能很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一语道破你文章中的不足,而且让你心服口服。直接的结果就是干脆不说坏,只说好。很多网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些网站开始要全职编辑,一些网站开始和主编签约,都是一些应对措施。清风相信,文学编辑,早晚会成为一个正规的行当。毕竟我们的网络文学才发展了十年。

之前我给一位文友审核文章,编辑按天花乱坠。他激动得说:大哥,你说的是真的吗?我都有点飘了。我说是假的。除了他们给你指出的不足要认真考虑外,其他无需当真。这位文友就是典型的被表象所忽悠了。

对一切都有一个怀疑的态度还是好的,毕竟大家都不喜欢被忽悠,都喜欢忽悠人家。但是什么都怀疑能行吗?到底该如何看待事物才能看得准呢?敬请关注大忽悠清风的其他文章。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既然忽悠总是有所图,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气候变暖的真伪是个科学问题,最终会被科学证实。当今社会忽悠之风盛行,趋之若鹜,当真该擦亮眼睛。该文从两个方面论说一个话题,结合巧妙,值得一读。这不知算不算忽悠。问好。

文章评论共[1]个
叱咤风云五百年-评论

有意思,接着忽悠吧……at:2010年01月09日 晚上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