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荒漠漠,大野如烟,一支骁骑劲旅沿滦河而下,轻取长城防线,直扑卢龙古塞。
边关硝烟顿起,京城频频告急,天下为之震惊。
这支由塞北大漠入侵中原的人马就是匈奴,也称胡人。战国时期,这个民族长期活动在燕、赵、秦以北广大地区,有大小部落数十个,人口多逾百万。各个部落实行酋长制,各自为政,互不相扰。倘有地盘之争,双方必以死相搏。这个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荒蛮之地,居无定所,四处游牧,因此尚武孔猛,教化难驯,历代统治者都颇感头疼。
到了西汉初年,辽阔的大漠中出了一个鹰视天下、狼顾宇内的英才挛鞮冒顿。冒顿出生在一个当时并不强大的匈奴部落,但此人从小胸有大志,腹有良谋,十八岁即出奇兵吞并了一个近邻部落。二十岁即带兵击败了当时大漠中最强大的一个挛烈部落,威名大震。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挛靼冒顿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头曼自立为王,执掌了本部大权。他非常注意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扩大实力。此后不久,他亲率本部大军三十万,东灭东胡,西逐月支,并夺取了楼兰、乌孙、呼揭及其近邻二十六国之地,北服丁零,南服楼烦、白羊,不但统一了大漠草原,而且进占了秦国河套一带广大地区,势焰千里,严重威胁着西汉政权。
实现了北方统一的匈奴人开始在西至陇西,东至幽燕的漫长边界线上不断南下侵扰中原,攻城掠地,抢夺财富,民不聊生。这支沿滦河而下进攻卢龙古塞的,不过是匈奴数百支劲旅中的一支,而这一支由于行动神速,势头强劲,颇令朝野震惊。时任右北平太守的将军李广受命阻敌。
李广,陇西成纪人,即今甘肃秦安县。李广自幼熟读兵书战策,精骑善射且膂力过人。任太守期间,他听说滦河东岸卢龙西南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乡里,便经常带兵出猎射杀野兽。一天晚上李广路过一个山坡,但见前方草丛中有一黑影绰绰形似猛虎,李广赶紧挽弓搭箭。嗖嗖数箭射出,既未见到老虎负伤腾挪反扑,也未听到老虎死前长啸,不由催马上前一看,只见数箭全射进虎身,虎才纹丝没动。他心中大喜,下马正要拔箭回府,不由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是虎,而是一块巨石,其形如虎而已。再仔细观看,只见数箭箭簇均已入石三分,士兵们赞叹不已。至今,卢龙县人把这个山坡称为虎头山,把形似猛虎的那块石头称虎头石,山下的那个小村至今仍叫虎头村。李广在此箭射虎头石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
汉文帝时,李广作为郎、武骑常侍,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战争。汉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34年)为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就是此时,匈奴大军十万犯边,卢龙古塞告急。当时坐镇蓟州太守府的李广只带精兵一万,出玉田,过迁安,东渡滦河,星夜驰援卢龙。天将黎明时分,已围困卢龙城数天不下的匈奴大营忽然象开了锅一般人喊马嘶,杀声震天,正在酣睡的匈奴十万大军被李广一万兵马往来冲突,如斩瓜切菜般杀死无数,匈奴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其主帅挛鞮洪速被李广一直追赶到卢龙城北三十里处,李广挽弓搭箭令他投降,说若不投降先射盔缨,后射肩胛,三射后心。洪速不听,继续纵马狂奔。李广果然一箭中他盔缨,二箭穿透肩胛,未等放第三箭,洪速已吓得肝胆俱裂下马投降。此一役,李广率部犹如从天而降,以一万之兵杀败匈奴十万之众,令匈奴胆寒,称李广为“飞将军”,此后数年匈奴不敢犯境。可惜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无往而不胜,但到年迈之际,又随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因失道被责,羞愤自杀。后来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有诗赞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一生功勋卓著,万世景仰,但他一生得不到提拔重用。有专家以“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为题作文评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封建社会的家天下里,白痴、精神病患者、三岁孩童都可成为一国之君,因为他们是龙种,那么扼杀的人才何止李广一个!当我们在李广追击匈奴的古战场上寻踪觅迹的时候,我们似乎还能听到英雄那豪气干云的呐喊,似乎还能看到英雄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雄姿,似乎也能感觉到英雄虽身经百战却不得不挥剑自刎时的悄然叹息!我们不由向英雄驰去的方向长揖三拜!
李广死后,匈奴猖獗。国力渐强的汉武帝一改被动防御之势,多次派大军进入漠北围剿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百万之众只剩数十万人,势力大衰。再不敢顺滦河南下骚扰黄洛故地。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继冒顿之位的呼韩邪单于深明大义,主动归附汉朝,与大汉和亲,上演了一幕迎娶汉家公主昭君出塞的历史壮剧。直到今天,塞外青冢青青,昭君墓一派肃穆庄宁,象征着民族团结万古长青。一个汉家宫阙中的金枝玉叶,远嫁地老天荒的大漠匈奴,这里的勇气和悲壮自不必说,单是那一瞬的缠绵悱恻,已令多少后世男儿自愧薄悻!令多少文人墨客汗颜!在昭君出塞后的六七十年间,汉朝与匈奴文化经济交流频繁,罢兵息争,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东汉以后,统一了的匈奴又分裂成2个部落,南下归汉的称南匈,屯居朔方、五原、云中等郡,即今内蒙境内。留居漠北的称北匈,不与汉朝交好,自行其事。南匈在东汉末年又分为五个部落,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和北凉等国,自立为王,但岁岁向汉朝纳贡。
汉和帝时,汉朝军队联合南匈各部进攻北匈,经过多次艰苦作战,北匈奴战败,部分做了俘虏,部分率部族西迁。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说大迁徙不如说是大逃亡更准确。战败了的北匈奴率部族男女老少含着热泪掩埋了亲人们的尸体,揩干了身上的血迹,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故乡,走上了一条没有明确目标的不归路。这是一个宁可漂泊也不愿屈服的部族,这是一群即使战死也不回头的人们。历史在纪录这个西迁的部族时常常血泪斑斑。
西迁的匈奴人经中亚西亚地区,至公元四世纪到达东欧。四世纪后期,匈奴人战胜阿兰人、东哥德人等,又击败东罗马帝国,侵入中欧。开始以班诺尼亚为中心进行活动。他们这时的首领是多谋善断的阿提拉。
阿提拉具有一切征服者共有的特点,睿智、果断、凶狠和永不满足。这个流亡军团的首领带领他的族人在一块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打家劫舍,攻城掠地,扩大地盘,使东欧和中欧那些土著居民望而生畏望风披靡,其疆域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茵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东起土耳其、乌克兰,西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阿而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波兰、法国和德国东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匈奴帝国的日益强大,严重威胁着西欧的安全与领土主权。公元451年,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亲率大军五十万,西跨莱茵河,攻高卢,掠海次,进围奥尔良。西罗马统帅阿埃丘斯联合哥德人组成联军与匈奴军队决战于卡太隆尼平原。即今法国马恩河畔沙隆附近。以往的无往而不胜冲昏了阿提拉的头脑,他漫不经心的指挥着五十万大军与西罗马联军对决。这给聪明的阿埃丘斯抓住了机会,他指挥着联军很快把匈奴五十万大军切割成数块,使阿提拉指挥中枢陷入瘫痪,然后各个击破分而食之。匈奴五十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
战败的阿提拉带领残部在第二年春天侵入意大利北部,一路烧杀掳掠,进入阿奎里亚等地。西罗马帝国主动乞和。阿提拉率所部返回其根据地班诺尼亚即今匈牙利地区。此后其族人就在多瑙河中下游地区定居。453年,阿提拉病死,匈奴帝国迅速瓦解,匈奴人却融入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卡太隆尼之战”即“沙隆之战”,这是欧洲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西罗马帝国击败匈奴帝国的战役。这实际上是入侵的东方人和守土的西方人的一场较量。当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使阿提拉不是粗心大意,这个野蛮的占领者也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古往今来的入侵者一开始都是其势汹汹,最后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东方侵入西方是如此,西方侵入东方也莫不如此!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那些匈奴同胞的后人早已同化在中亚西亚、中欧和东欧那片美丽的国度,并为建设那里的国家贡献着聪明才智。因此,我们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不由增添缕缕牵挂之情。说不定他们哪一位的身上,就流有我们东方人的血液。让我们站在这块黄洛故地之上,向所有漂泊海外的黄皮肤同胞致以深深地问候,东方此时春光正好,母亲祈盼远行儿女一路平安!
-全文完-
▷ 进入孤竹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