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仁】老君炉

发表于-2010年01月05日 上午11:36评论-2条

‘仁’是宇宙启元的原动力,是事物开元的元始质量,是混沌状态下的最佳平衡。又是而钾元素的混体,阴阳和合谓之仁,仁又是忍的常规反映。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仁,就不会有事物的发生。仁的形象的反应,表现在种子的原动力上。当种子遇上水分,它就会打破内在的平衡发生变化,它在肥沃的土地上,就会破土而出不断向上发展,直到内因和外因的最佳结合状态为止。种子在库里它也不急躁,所以仁是忍的体现。当仁遇上了它变化的环境,它不会错失良机,因地制宜,果断而行。仁是天道的具体体现,规律的象征。因此,仁是伴随事物的初始和终了全过程的内在质量,这应该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内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向上的条件之一。事物发展的成败关键看仁的质量,仁的质量决定于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长远。仁尽而物亡,当仁的内在质量消耗殆尽,生命也就消失了。 

从以上推断来看,仁是事物生发的元气,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转化为道德。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仁是抽象的,道德是表露于外的必然形式。因此,人生如何修仁,少调元气,才是修心养性的最佳境界。只有仁德高尚,才能心态平衡。特别是在这品物横流的资本运作的时代,人的欲望和对社会的期望,都远远高于现实的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不同声音和阶层相伴而生。不同性质的矛盾交错纵横相伴而来。缺少了仁德:只有永不放弃的利益,少了点宽容。道德,似乎成了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人类传承的仁义道德礼,在利益面前,成了制约社会创新咽喉。历史传承的是文化财富,不是物质财富。如果没有老祖宗的文化传承,我们至今有可能还在原始社会里奔波。今天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一点离开了历史的文化传承?如今的专利产品,未必是什么个人的力量发明的,如果没有文化做底蕴,会有它的成果吗?时成而物生,这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世间哪里会有专利呢?天道不以桀纣暴政而时变,不以尧舜而变迁。所以天下万物归公自然秩序所定,日月星辰那个是个人的专利,是天下万物共享的,更不是贵族皇家的专利。

孟子对梁惠王讲:“大王为什么要讲利呢?只讲仁和义就足够了”。这就是说世上如果人人都讲利,上下不讲仁义,各自争夺私利,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会脱离天道和谐的固有属性了。形成了利益保护和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勾结与广大民众争夺利益,最后受害的还是要包括自己的。所以仁是成就事业成败的内在因素;但是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因和外因的和谐程度,是决定事业成败的。所以,任何事物 发展只有内因或者只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内因和外因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事物的发展的最佳境界。任何事物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是不会成一体而动的。统一的意志是来自于民众的意志呀,不是个人意志呀,更不能团体利益凌驾于大众利益之上呀。自古至今天下风云,无不为利益而起硝烟。因此,利益是在仁德的指导下,形成了有利于广大民众和资本的分配制度,各得其所才是和谐意义的体现。资本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相结合,就会形成社会仁德,一个体现仁德的利益分配制度,定会激发资本运作和劳动者积极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君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儒家学说中,“仁”即“爱”。
文章给出的答案:“仁”是包容一切的品质和能力。

文章评论共[2]个
半斤-评论

文章对“仁”的实质,“仁”与自然的关联做了一番精彩解读!欣赏了。at:2010年01月05日 晚上11:21

老君炉-回复这只是我个人对仁的释译,欢迎大家对仁的讨论,来破译仁的内在实质。 at:2010年01月06日 上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