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最早出自《礼记.学记》中的“敬业乐群”一词。“敬”指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唐朝的韩愈曾经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所以,敬业,也就是要勤奋从业。潜心于学业、事业。
“敬业”是一种求学做事的良好态度,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乐群”则是要求在敬业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敬业和乐群是相辅相成的,是应该兼顾的。
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都以促进人际关系与社会的整体和谐为目的。中国道德传统文化中的“和”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我国古代就有“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之说。“乐群”其实就是贵和,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和气、和睦、团结友善的道德境界和文化精神。人是社会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活在群体之中,就要适应群体环境,学会“乐群”。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忽略与家人、同事、领导以及身边人的和睦相处,就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这时,我们的工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做一个既敬业又乐群的人,首先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待人接物中谦虚谨慎,才能让人易于接近和接受,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也才能做到彼此关系融洽,和睦相处。其次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俗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团结协作,自觉的把自己纳入群体之中,才能把自身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到极致。最后还要有心胸开阔的境界。胸襟坦荡,于是不斤斤计较,多站在对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少围着个人的小圈子想事情。有容人之心,才可能被人容纳,做到与人融洽相处。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成功的不二法宝。
“乐业”是一个人面对事业工作所保持的一种态度;所谓乐业者,是指那些能够愉快的投入到事业、工作,从工作中获取满足,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人。“乐业”是最高层次的敬业,这种乐趣和热爱是来自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我们养成敬业习惯的持久动力,也是使我们在事业工作中不断汲取欣喜成果的不竭源泉。
面对工作,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对感兴趣的事,投入的热情就高而且会取得成功;对不擅长的事,投入的热情就不高甚至怠慢,成功率相对就低。可见,事业或工作是否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就存在着兴趣与热情的问题。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一件事的兴趣的高低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你对这件事倍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的去完成他,并在成功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反之,就只能心有压抑的去完成任务。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凡是有兴趣的事情,就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热衷于此,乐意去做,可以使你废寝忘食,克服困难,专心致志,锲而不舍,走向最终的成功。
-全文完-
▷ 进入陌上行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